笔趣阁 > 重来1988 > 79、找门脸

79、找门脸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李大牙给找的是个退休的老中医。

    丫其实水平很差,就属于那种张口闭口肾虚那种。

    不像李大牙,虽然也是中医,但他是骨伤科,多多少少还有点技术。

    不过这也无妨,陈凡只是挂他个名,审批时用一下而已。

    最头疼的是门面。

    如果能买个临街房当然是最好的。

    可眼下蓝城还没有商品房。

    陈凡家东边倒是有几栋回迁楼在建,一两年后会有商品楼出售。

    但一来那一带比较偏僻,二来那块儿地方本来是乱坟岗,开药店不膈应的慌吗?

    陈凡的亲戚朋友们都在帮他寻摸。

    介绍的地方都不太合适。

    李青家住在南街,那里有不少临街的民房,她帮着联络了一个。

    是她家的邻居,院子里盖了一间偏厦子,把墙打通的话,正好临街,位置相当不错。

    “谢谢你啊,你明天休息吗?”

    “我今天也值晚班啊。”

    “那正好,明天早上下班了,你领我过去看看。”

    第二天早上下班后,两人先在食堂吃了早饭,然后一起骑着自行车往李青家这边走。

    上次传出风言风语后,陈凡和李青还尴尬了好几天,但后来发现这种事你越躲躲闪闪人们越来劲越兴奋,瞎话传的也越凶。

    当你坦然面对,爱谁谁,当着大家的面大方来往后,人们便感觉索然无味,瞎话传的渐渐就少了。

    到了李青家这边,她得先回家把上下班背的小包放起来。

    陈凡这也是头一次到她家,正好拜访一下她的家人。

    李青的老妈在家,她老妈是一个眼睛很大,有点不怒自威的中年女人。

    一想到若干年后,她将遭遇飞来横祸,被一根窗框刺穿身体,陈凡就不寒而栗。

    “妈,这是我同事陈凡。”

    “阿姨好!”陈凡点头。

    “嗯!”李青老妈点点头,用女孩儿她妈惯有的那种警惕眼神上下打量陈凡。

    李青说:“陈凡打算开药房,正好大奎家有房子出租。”

    “哦,”李青老妈立刻换了笑容,“开药房可得不少钱啊。”

    “人陈凡倒腾国库券不差钱。”

    “就是你说过的那个倒腾国库券的小伙子啊!真是不错的小伙子,挺能干的啊。”

    “还好,还好。阿姨,你们住这马路边不太安全啊。”

    “咋不安全了?”

    “这路上车辆来来往往的。”

    “车走车路,人走人道,有啥不安全的。”

    “嗯,反正没事别到马路边。”

    “谢谢啊,小伙子还挺有心的。”

    李青放好包裹,领陈凡来到大奎家。

    大奎是个二十来岁的小伙子,他家的这个偏厦子跟陈凡家类似,本来是大奎一个人住。他姐姐出嫁以后,他就搬进他姐姐的那间屋子了,这个偏厦子就空出来了。

    只是他的这间偏厦子比陈凡他们哥俩住的略小,也就十几平米的样子,摆上了柜台,屋子里也显得太逼仄了。

    大奎似乎看出了陈凡的想法,连忙说:“我这偏厦子还可以再扩。”

    “只能纵深地扩。”

    “是啊。”

    那就太难看了。

    不光是开药店,开其他的商店也一样,顾客进店买东西都喜欢一眼看上去宽阔敞亮的环境,哪怕没有纵深也无妨。

    再说,要扩的话,整个房子都得扒了,重新盖,那也太麻烦了。

    “谢谢啊!我再看看。”陈凡委婉地拒绝了。

    其实,他这种临街房很容易租出去。

    眼下,南方来的小商小贩很多,这种临街的小偏厦子200块钱都租的出去。

    这边在张罗着开药房的事儿,另一边国库券的生意也没停。

    而且这会儿出门收国库券比以前更省事了。

    以前一趟能收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国库券。

    用大旅行袋装钱,还得至少两人成行。

    眼下一趟也就能收到几万块钱,撑死也到不了10万。

    一个公文包就搞定了。

    陈凡、陈锋和老范每天都是各跑各的,攒到五六十万了再找个合适的交易中心出手。

    这天,陈凡又回到单位上班,刚填写一会儿分析报表,张桂花就凑过来。

    “秀才!你要找地方开药房是吧?”

    “是啊,花姐你有地方?”

    “嗯,我们家老濮他们公司有门脸准备出租。”

    “姐夫好像是机电公司的是吧?”

    “是啊。”

    张桂花的丈夫是干部子弟,在市机电公司当科长。

    陈凡极力回想机电公司眼下的状况。

    机电公司大概是85年盖的五层的楼房,一楼用来当办公室和门店,二楼以上分配给职工住。

    “在解放广场跟前是吧?”

    “是啊,有50多平米呢,很敞亮。”

    “我怎么记得那周边都是买电机、买各种机械的啊。”

    老温在一旁忍不住说:“那里开药房可不合适,周围全是卖电机、水泵,还有各种五金产品的。”

    陈凡也渐渐想起那周边的情形:“在那里开药房确实不太合适。”

    孩儿他妈说:“最好能跟卖吃的在一块儿。”

    老孙想了想说:“民主街粮店地方那么大,他们要是愿意出租的话肯定行啊。”

    办公室的其他人也纷纷说:“那个地方肯定行,地段好,地方也敞亮。”

    “应该愿意出租吧?他们粮店一天到晚都没什么人,根本用不了那么大的地方。”

    曾几何时,粮店是一个城市中最重要的场所。

    居民的主要口粮都从粮店里买。

    它也承载了城市居民的喜怒哀乐。

    一个家庭日子过得殷实不殷实,看看他的粮本,看看他每次购买的粮油便知道大概了。

    可自从80年代中期以来,粮店便开始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虽然人们依然隔三差五来粮店购买米面油,但已经不限于此了,甚至是可有可无。

    尽管如此,人们对于粮店的那种特殊的感情还在。

    眼下,虽然满大街都能买到各种食品。

    但在老百姓看来,粮店依然是品质的保障,健康的保障。

    能在这里开药店,绝对是妥妥的啊。

    “只是这种事粮店自己恐怕说了不算啊。”陈凡有些担忧。

    老孙说:“找老安呐!”

    孩儿他妈也说:“对啊,老安的姐姐在粮食局当小干部,应该能帮上忙。”

    老安外号安德罗波夫,也是制药厂的一个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