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付家在成都府算是不大不小的书香人家,人生百态,夏家自诩历经三朝书香,不想泼才横出。到了付家,赵长卿才知什么叫书香之家。
付家长子在外头做官,家里老太太便随着小儿子小儿媳过日子。付老太太是个极和气的人,笑,“前些日子接着信,我心里就惦记着,原本我说亲家老爷千里迢迢的自西北回来,一家子骨肉团聚,天大的喜事,想着叫你们姑丈送你们姑妈回娘家看看,偏生赶上族中有了白事,一折腾折腾了大半个月,就给耽搁了。如今你们来了,我便放心了。”打听夏老太太的身子,夸赵长卿模样秀丽大方,赞夏玉越发出息懂事,还关切的问了几句夏家在西北的事,又问儿媳妇院子可准备好了。
小夏姑妈年不过三十出头,瞧着仍仿佛二十许人,笑道,“院子我已经准备好了,就是东边的桂院,那是处二进小院,且有一处院门通外头街巷,阿文若有朋友出入往来也便宜。那位冯公子就住在你们隔壁的海棠院,谈诗会文的离得近。”
付老太太笑,“让玉儿跟我住吧,我就喜欢小孙女,娇声脆语的,说说笑笑才好。”
接着又见过了小夏姑妈的三个儿子,长子付宣,次子付宏,三子付安,付宣十二岁,付安也已经八岁了,俱都在念书。赵长卿早预备了见面礼,皆是一人一套上品的文房四宝。相见之后,夏文便去书房见付姑丈了。
在付老太太屋里说了一席话,得了一套见面礼,付老太太便让儿媳妇与赵长卿回屋说话去了。小夏姑妈说的是旧话,只是更加细致,说到夏老爷的官司,小夏姑妈轻轻一叹,道,“若论咱们这样的人家,虽不是什么显赫出身,可本乡本土的,等闲也出不了这样的事。成都府中,蜀王一手遮天,就是总督巡抚也要让蜀王府三分的。当初出了事,初时并不知是蜀王府之意,托了好些人才知是蜀王府授意,最后仍被判了流放。”
“初时只知道平安到了西北,幸而阿文认识得好朋友,一路扶持。”小夏姑妈说起来仍是伤感,望着赵长卿又是一笑,“所谓否极泰来,我再料不到阿文有这样的运道,能结下这样好的亲事。”
赵长卿谦道,“小姑妈过奖了,想来都是命中的缘分。”
小夏姑妈微微一笑,问赵长卿,“来了蜀中觉着可好?衣食住行可还习惯?”
赵长卿笑,“别的都好,就是蜀中人吃饭极辣,以往只在书中看到过,不觉什么,如今见了才知厉害。”
“这很是。我们在蜀中吃惯了辣子,先时我随你姑丈去帝都做翰林,只觉着帝都饭菜无甚滋味,非要有辣子下饭才吃得下。无妨,我都料到了,你们那院里单有小厨房。”小夏姑妈笑,“我想着,西北的风俗与蜀中不大相同,你初来,定有些不适应的。你有什么想吃用的,只管吩咐小厨房去做就是。”
赵长卿先道了谢,又道,“小姑妈疼我,我却之不恭。只是我想着,我们过来,并非一朝一日,起码要住到明年相公秋举后。桂院一应花销费用,不是跟小姑妈客气,若是没银子倒罢了,如今还不至于此。且这般亦是长久相处之道。”
“这也由你罢。文哥儿要念书,琐碎事情便多,都要你来打点。就是文哥儿的口味儿,府上大厨房做的,也不一定有你们自己张罗的合胃口。”小夏姑妈是个极明白的人,笑,“我知你定带了贴身的丫环过来,故此没在桂院安排贴身使唤的。那院里粗使婆子有四个,做些打扫的活计。另外,还有两个是浆洗的。你们初来,府里的事怕不清楚,我身边的素馨,还算得用,叫她过去几日,待你那里都熟了,我再叫她回来。”说着叫素馨出来相见。
赵长卿见素馨模样颇是老成,梳着妇人的发髻,便知定是小夏姑妈倚重的嬷嬷。素馨见礼,赵长卿还了半礼,笑,“看嬷嬷就知是小姑妈身边的老人儿了,我年轻,有不知道的事,您指点我。”赏了素馨一个荷包。
素馨谢了赏,便退下了。
小夏姑妈看赵长卿的举止便知是见过世面的人,心道大哥大嫂眼光真正好,给侄子娶到这样出挑的媳妇。接着,小夏姑妈方说起娘家事来,道,“咱们家人口简单,大哥大嫂俱是和气人,二哥二嫂早分了家的,二嫂好强些,也不是不讲理。哎,就是你大姑妈,我们是亲姐妹,我再没有不知道她的。她命苦,年轻时颇经了些坎坷,脾气便古怪了些。老太太年岁大了,老小孩儿老小孩儿的,便没个准儿。你是长房长孙媳,这话我也不与别人说,只得你多包涵了。”
赵长卿笑,“姑妈放心,老太太很疼我,大姑妈也和气,莲姐儿那孩子也很有几分天真烂漫。就是族里的长辈,也没有不好的。”
“那就好。”小夏姑妈想着,赵长卿身上毕竟是六品诰命,皆是因她这战功,大哥罪名被赦,一家子得以回乡,的确不能视为寻常媳妇,娘家客气些也是应该的。
说了会儿话,小夏姑妈便让赵长卿去休息了,此方取了母亲的书信看。小夏姑妈看过都要苦笑了,叹口气,母亲在信中对赵长卿颇多抱怨,说赵长卿自恃诰命在身便不将长辈放在眼里,如何得理不饶人的欺负赵莲,当然,更不将守寡的大姑妈放在眼里。
只一看这字迹,小夏姑妈便知母亲定是吩咐人去街上专门替人写书信的摊子上写的。
都这把年纪了,安享儿孙福多好。赵长卿这样的本领,出身官宦门第,看其举止谈吐,就不似寻常人,你想叫她做小伏低、任你揉圆捏扁,这不是白日发梦么!听说赵家人这才走,竟然还在赵家人眼皮子底下发生这样的事,真是丢脸丢够了!
一时付姑丈也回了院里,小夏姑妈起身迎接丈夫,笑道,“回来了?文哥儿文章可还好?”
付姑丈坐于榻上,笑,“文章并没落下太多,要我说,比先时沉稳了。我想他赶了这大半日的路,就叫他回去歇着,待晚上与他喝几杯。待他先把文章做好,我带他去见一见朋友。就是与文哥儿一并来的冯公子,学识也不差。”
小夏姑妈笑,“那就好。我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学识的人在一处,一道上进才好。”娘家侄子上进,小夏姑妈极是喜悦。
付姑丈把玩着一柄牙骨描金扇,一下子一下子的敲在掌心,问,“见着文哥媳妇了?”
“见了,一点儿都不膀大腰圆。”小夏姑妈掖揄丈夫,也不知这个年纪,怎么还有这许多好奇心,笑,“是个秀美知礼,极有教养的姑娘。”
付姑丈笑,“文哥儿这媳妇娶的好,颇有不凡之处。”
此时,赵长卿正在看着丫环收拾院子,小夏姑妈安排之妥当齐全,比之先时他初到夏家那几间空荡荡的屋子可周全多了。尤其这院子,非但出入方便,院中一株合抱粗的桂花树,也是极好的兆头。
赵长卿暗暗感叹:老夏家的女人们,分化的还真厉害。
住在付家,非但事事便宜,关键是,人家不窝里斗,这就是难得的清净太平美好和气的日子了。付老太太早不管家里的事,亦不是拿捏儿媳妇的人,唯一的爱好就是听书听戏,如今夏玉住在付老太太屋里,她老人家听书便不听那些儿女情长、才子佳人了,时常带着夏玉听些史书上的故事,有时赵长卿过去,加上小夏姑妈,大家在一起摸纸牌消谴。
重阳节前,铺子里送来了家中的信,赵长宁苏白已经平安的回了家,家中一切都好,凌氏强烈的表达了对夏老太太、夏姑妈的不满,言及若不是离得远,定要去夏家说一说理的!再有就是叮嘱赵长卿好生过日子,常送信回家,有难处只管说,不要瞒着。
随信而来的还有一车家乡的吃食土物,凌氏听儿子说蜀中的锅都是辣的,担心长女不惯蜀中吃食,很是捎了些边城的风味来。
成都铺子里的掌柜也送了上好的菊花酒、肥螃蟹,赵长卿见东西有许多,分出两份来,一份让人快马加鞭的送到青城县去,另一份送到王老夫子的府上,这也算重阳节的节礼了。剩下的,赵长卿送了两篓给小夏姑妈,笑道,“螃蟹不好放得太久,我就命人连同先时置办的节礼,一并快马给公公婆婆送家去了。”
“这很是。”小夏姑妈笑,“螃蟹若是养着,定要用拌好的蛋清,放在凉爽之地,方养得几日。如今家里园子里的菊花也开了,正好一家子吃螃蟹,赏菊花。”
赵长卿笑,“是啊,一起说说笑笑,老太太再没有不高兴的。”
家里还剩了一大篓子,赵长卿让夏文请了相熟的朋友来家里吃螃蟹。付老太太极是喜欢赵长卿,常与儿媳妇道,“文哥儿这媳妇娶得真正好,大方知事。”别以为女人不要紧,一个男人,真能娶个好媳妇,可不止是自己前程受益。如赵长卿,小院儿的事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应琐事不必夏文操半点心,且为人半点不小气,不说寻常事,便是小夏玉,也是四季皆有新鲜衣裳新鲜首饰,极有长嫂作派。
夏玉如今同付老太太身边的一位季嬷嬷读书,要赵长卿说,跟着付老太太就是最好的熏陶。付老太太是那种真正的贵妇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品味,即使赵长卿也时常想,将来老去后,若能如付老太太这般优雅高贵,纵使老去也无碍的。
赵长卿打点人往青城县送重阳节礼,夏文自然要给家里写信,夏玉如今认得字多了,也写了一封信给母亲。夏太太接到节礼后很是详细的问了押送节礼的平安,儿子媳妇在成都府可好?知道一切安好,夏太太便放心了。与夏老太太看赵长卿打发人送来的重阳节礼时,夏老太太道,“过几日与他姑妈的重阳节礼一道送来就是,偏要弄这些虚排场。”
夏太太笑,“别的都好说,那两篓子螃蟹不敢多放的,这才提前送来了。”
夏老太太道,“既是不能多放的东西,明儿叫了老二一家子过来,把螃蟹蒸一蒸吃了吧。”
夏太太笑,“是。咱们家原人少,也吃不了这么些,要我说,分出一篓来给族长老太太送去,也是咱们的心意。”
夏老太太道,“文哥儿他们捎来的东西,你看着处置。”又问孙子如何可好?书读到何处?
及至过两日,夏老太太收到闺女差人送来的节礼,瞅着礼单同儿女们炫耀,道,“看看,这才是正经节礼。”
这话也就是亲娘能说,非但长房二房全当没听到,就是夏姑妈也不是多么痛快,她依附兄长过活,守着母亲,原也不用预备什么节礼不节礼的,只是听到母亲这话,心里也难免有几分犯酸。
小夏姑妈送来的节礼,夏老太太喜欢,小夏姑妈送来的信,夏老太太便不大喜欢了。无他,那信里除了问候家人的话,便是通篇赞赵长卿如何明理懂事,大哥大嫂如何眼光好,娶来这么好的儿媳妇。夏文一心一意的攻读文章,小夫妻两个也很和睦,就是夏玉也聪明伶俐,很叫人喜欢。
小夏姑妈原是好意,身为出嫁的女儿,自是盼着娘家好的。夏文有灵性,丈夫私下常赞夏文文章进境颇快。小夏姑妈想着,娘家三个侄子,夏文年纪最长,如今看来,念书上,也是夏文拔尖儿。如今夏文婚姻上极有运道,将来金榜题名,不怕没有前程。
夏文是长房长孙,将来老太太、守寡的长姐、就是外甥女赵莲,日后难道没有倚仗夏文之时?如何好得罪赵长卿。何况,这些日子相处下来,赵长卿并不是不讲理的。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人,赵长卿这样能干,即使不大柔顺又有何妨?大家好生相处,少些女人家的小心眼儿,一家子欢欢喜喜的过日子,此方是福气。
小夏姑妈一番苦心,夏老太太则心下怀疑小女儿是不是被赵长卿使手段收买了。夏姑妈则另有心事,对于夏文重阳节不回家之事极是遗憾,道,“原我还想着,待文哥儿回来了,让他带莲姐儿一道去妹妹那里住些日子呢。”
夏太太笑,“莲姐儿如今年岁也大了,眼看就到了说亲的年纪,姑太太不妨多带她出去走动,这一二年必有人上门提亲的。若是在成都府,别人见不着莲姐儿的面儿,便不好打听。”
夏老太太点头,“这也有理,莲姐儿在我身边,还只当她是小孩子,一转眼就是大姑娘了。正好,这里有你妹妹孝敬我的几匹料子,你嫂子们这把年岁了,不穿这样鲜亮的颜色,你拿去给莲姐儿做几身新衣裙吧。”
夏姑妈含笑应了,心下到底有些不足。这些料子算什么,她去妹妹家走动过,那样的书香富贵大宅院,女儿若能嫁过去,一则给亲姨妈做儿媳妇,委屈不到女儿;二则,女儿和自己这一辈子也都算有着落了。兄长还能靠得住,侄子如何靠的?侄子的心永远是偏着媳妇和人家自己亲娘的,眼里如何能有她这个守寡的姑妈?唯有将来女儿嫁一门好亲,她才能安稳的养老呢。
夏太太倒是很高兴,私下对丈夫道,“我早就说小姑子与文哥儿媳妇合得来。两个都是妥当人,再没有不合适的。如今这般,付家人都喜欢他们小夫妻,便是住到明年,也无妨的。就是文哥儿,有他媳妇在身边,他只管一意念书,别的一概不必操心。”
说着说着,夏太太忍不住旧事重提,“老太太不高兴咱们阿玉念书识字,小姑子却是识字的,说是公公活着时教小姑子认了些字,到底更加明理。咱们就玉姐儿这一个闺女,我也不愿她荒废了时光,小时候认几个字,知道些道理,总是好的。”
时光匆匆而过,回家过了年并走亲访友,上元节后,夏文又带着妻子、妹妹去了成都府。小夏姑妈已知晓夏文带夏玉过来的原因,想到母亲那执拗的不许夏玉念书的脾气,小夏姑妈唯有苦笑了。以往母亲只是好强,不知这些年怎变得这般古怪了。贫寒人家,衣食尚不周全,念书什么的是奢望。既是家中日子过得,大哥大嫂都愿意叫闺女念书,一个做祖母的,何苦做此恶人。
夏文做事极是用心,读书也是一样,若不是赵长卿记着一天三时喊他吃饭睡觉,真担心他自己在书房饿死。去岁多是念书习文,有翰林毕业的小付姑丈亲自指点,夏文又非愚钝之辈,说一日千里有些夸张,但,夏文的进步几番得到小付姑丈的赞赏,也不是虚的。到今年三月,小付姑丈便带着夏文去拜访城中大员,这也正常,有门路的都这么干。
当然,与文化人交往,也少不得备一两件文雅之物。此时赵长卿便得庆幸,夏赵两家皆不是什么有底蕴的人家,还是赵长卿成亲时,朱家来给添妆,因那时赵长卿把朱太爷、朱老太太留给她的东西悉数捐给了朱家族学,朱家人添妆的都是不错的东西,还有几件文雅之物。因要动用妻子的嫁妆,夏文心下很有几分内疚,赵长卿笑,“东西有去就有来,我本也不大赏鉴这个。正到关节要紧处,别这般啰嗦了。”
世间任何事,都是有窍门的。如科举,人到、礼到、关系到,当然,你还得有些才学,否则,这中举当真是要天赋异禀,抑或祖坟冒青烟了。
夏文要投书会文,要攻读文章,赵长卿也没闲着,除了照顾夏文的衣食起居,打点外头交际,临近秋举,夏玉叫着赵长卿去给他哥烧香。
赵长卿笑,“打的一下附近哪儿的香火最灵才好。”
夏玉道,“不必打听,我就知道,这成都府内,神仙府香火最灵。”
蜀人十分信奉唐神仙,据说唐神仙是大凤朝人士,几百年前脚生祥云、成仙升天,自此,唐神仙修炼过的上清宫改名为神仙宫,唐神仙住过的府邸就成了神仙府。神仙宫离成都府有些路程,故此,成都府的人大都是往神仙府烧香祈愿。听说亦是灵的了不得,当年小付姑丈科举时就是在神仙府烧的香,俱都灵验了。
赵长卿笑,“既要烧香,咱们早些去,这会儿天热,且正是人多的时候,咱们不去凑那热闹,烧了香就回来,就是想游玩儿,待天凉爽时,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
夏玉自然满口应下,她非常喜欢长嫂,许多她想做的事,只要有理,长嫂都由着她,不似母亲,在家总要看祖母的脸色,不论有理没理,祖母便是理。要夏玉说,这才是天大的没理呢。。在夏玉的小小内心就想着以后做长嫂这样的人,不必看任何人的脸色才好。
赵长卿提前跟小夏姑妈说了一声,小夏姑妈笑,“去吧,神仙府的香火最灵验了。当年你小姑丈科举,我就是去神仙府烧的香,果然连中。”
及至第二日一大早,太阳尚未露头,晨间暑热未侵,赵长卿便带着夏玉去了神仙府。果然来得早,神仙府不过三五人等,皆是赶早来的。
其实不论去哪儿烧香,都是老套路,先许愿,再捐香火银子。赵长卿捐了二十两,为夏文点了一盏折桂灯。
二十两并不是小数目,太平年间,足够寻常四口之家过一年了。这神仙府的人见赵长卿出手阔绰,忙念了几声听不懂的经文,问赵长卿是否要赏一赏神仙府的景致。赵长卿笑,“我们自己转一转就行了。”并不需人做陪解说。那人平日见惯香客,只淡然一笑,便自忙自的去了。
神仙庙宇,景致大都不错的。
尤其一株上千年的合欢树,巨大的树冠遮阳蔽日,投下碎金闪烁的树阴,树下设有藤桌藤椅,夏玉笑,“嫂子,咱们在这儿坐一坐,这儿凉快。”
树下有打扫过的痕迹,又有许多绒绒的合欢花一朵朵随风落下。红儿上前拂去藤椅中几朵合欢花,方请赵长卿坐下。
赵长卿听着夏玉叽叽呱呱的说话,便听到笛声欢越,破空而来。夏玉道,“怎么有人在这神仙住的地界儿吹笛子?”
赵长卿细听,正是一曲《祝青云》,不禁笑道,“这曲子本就是神仙所作,在这里吹也不算冒犯。”便与夏玉说了《祝青云》的来历。夏玉方懵懵懂懂的明白了,道,“原来,神仙也会做曲子吹笛子啊。”
赵长卿但笑不语。
一曲《祝青云》结束,赵长卿道,“咱们这就回去吧,天要热起来了。”
姑嫂两个带着丫环正往外走,正遇着穆十五随一老者进来,赵长卿大方的行了一礼,让至一侧,请这一行人先行。穆十五微颌首,并未与赵长卿说话。倒是那老者打量赵长卿一眼,眼神落在她身上悬着的一块玉玦时不由愣了,折身回头,问,“你姓朱?”
赵长卿温声道,“我姓赵,家中曾外祖父姓朱。”
“边城朱家?”
“是。”
老者见赵长卿神色沉静,道,“请来静室说话。”
夏玉很有些不安,赵长卿拍拍她的手,“你同丫环在外头等我。”
赵长卿早已猜出老者的身份,心下却并不觉着如何,只管淡然的跟了过去。一行人去了处景致优美,却颇为僻静的院落。蜀王连穆十五都打发了出去,对赵长卿颇为和悦,道,“坐下说话吧。”
待赵长卿坐了,蜀王问,“阿元是不是对你提起过我?”朱太爷芳名朱元。
赵长卿恭恭敬敬道,“太爷并未说过您的事,我以往在王老先生家见过十五公子,他与您面容颇有相似之处。我在太爷留下的东西里,见过您写的字,那上头有您的落款。”
蜀王笑,“我以往都说,阿元这样聪明的人,听说子孙无一肖他者,未免可惜。我与他第一次见面,他也是片刻便猜出我的身份。你很像他,只是相貌不及他俊美。”
“太爷原就是独一无二的。”
“前两年听说他过逝了,他去的还安稳吗?”
“安稳。”
蜀王轻轻一叹,“那就好。”
说完这三个字,蜀王再无话,只是静静出神,晨光透入玉色纱窗,映得蜀王鬓间银丝灼人眼。赵长卿便也安静的坐着。良久,蜀王问,“你会吹笛子吗?”
“少时略学过一二。”
蜀王令穆十五取来一管玉笛,递给赵长卿道,“吹一曲《祝青云》给我听吧。”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欢喜记的朋友们先睡吧,接下来更巧言令色~
付家在成都府算是不大不小的书香人家,人生百态,夏家自诩历经三朝书香,不想泼才横出。到了付家,赵长卿才知什么叫书香之家。
付家长子在外头做官,家里老太太便随着小儿子小儿媳过日子。付老太太是个极和气的人,笑,“前些日子接着信,我心里就惦记着,原本我说亲家老爷千里迢迢的自西北回来,一家子骨肉团聚,天大的喜事,想着叫你们姑丈送你们姑妈回娘家看看,偏生赶上族中有了白事,一折腾折腾了大半个月,就给耽搁了。如今你们来了,我便放心了。”打听夏老太太的身子,夸赵长卿模样秀丽大方,赞夏玉越发出息懂事,还关切的问了几句夏家在西北的事,又问儿媳妇院子可准备好了。
小夏姑妈年不过三十出头,瞧着仍仿佛二十许人,笑道,“院子我已经准备好了,就是东边的桂院,那是处二进小院,且有一处院门通外头街巷,阿文若有朋友出入往来也便宜。那位冯公子就住在你们隔壁的海棠院,谈诗会文的离得近。”
付老太太笑,“让玉儿跟我住吧,我就喜欢小孙女,娇声脆语的,说说笑笑才好。”
接着又见过了小夏姑妈的三个儿子,长子付宣,次子付宏,三子付安,付宣十二岁,付安也已经八岁了,俱都在念书。赵长卿早预备了见面礼,皆是一人一套上品的文房四宝。相见之后,夏文便去书房见付姑丈了。
在付老太太屋里说了一席话,得了一套见面礼,付老太太便让儿媳妇与赵长卿回屋说话去了。小夏姑妈说的是旧话,只是更加细致,说到夏老爷的官司,小夏姑妈轻轻一叹,道,“若论咱们这样的人家,虽不是什么显赫出身,可本乡本土的,等闲也出不了这样的事。成都府中,蜀王一手遮天,就是总督巡抚也要让蜀王府三分的。当初出了事,初时并不知是蜀王府之意,托了好些人才知是蜀王府授意,最后仍被判了流放。”
“初时只知道平安到了西北,幸而阿文认识得好朋友,一路扶持。”小夏姑妈说起来仍是伤感,望着赵长卿又是一笑,“所谓否极泰来,我再料不到阿文有这样的运道,能结下这样好的亲事。”
赵长卿谦道,“小姑妈过奖了,想来都是命中的缘分。”
小夏姑妈微微一笑,问赵长卿,“来了蜀中觉着可好?衣食住行可还习惯?”
赵长卿笑,“别的都好,就是蜀中人吃饭极辣,以往只在书中看到过,不觉什么,如今见了才知厉害。”
“这很是。我们在蜀中吃惯了辣子,先时我随你姑丈去帝都做翰林,只觉着帝都饭菜无甚滋味,非要有辣子下饭才吃得下。无妨,我都料到了,你们那院里单有小厨房。”小夏姑妈笑,“我想着,西北的风俗与蜀中不大相同,你初来,定有些不适应的。你有什么想吃用的,只管吩咐小厨房去做就是。”
赵长卿先道了谢,又道,“小姑妈疼我,我却之不恭。只是我想着,我们过来,并非一朝一日,起码要住到明年相公秋举后。桂院一应花销费用,不是跟小姑妈客气,若是没银子倒罢了,如今还不至于此。且这般亦是长久相处之道。”
“这也由你罢。文哥儿要念书,琐碎事情便多,都要你来打点。就是文哥儿的口味儿,府上大厨房做的,也不一定有你们自己张罗的合胃口。”小夏姑妈是个极明白的人,笑,“我知你定带了贴身的丫环过来,故此没在桂院安排贴身使唤的。那院里粗使婆子有四个,做些打扫的活计。另外,还有两个是浆洗的。你们初来,府里的事怕不清楚,我身边的素馨,还算得用,叫她过去几日,待你那里都熟了,我再叫她回来。”说着叫素馨出来相见。
赵长卿见素馨模样颇是老成,梳着妇人的发髻,便知定是小夏姑妈倚重的嬷嬷。素馨见礼,赵长卿还了半礼,笑,“看嬷嬷就知是小姑妈身边的老人儿了,我年轻,有不知道的事,您指点我。”赏了素馨一个荷包。
素馨谢了赏,便退下了。
小夏姑妈看赵长卿的举止便知是见过世面的人,心道大哥大嫂眼光真正好,给侄子娶到这样出挑的媳妇。接着,小夏姑妈方说起娘家事来,道,“咱们家人口简单,大哥大嫂俱是和气人,二哥二嫂早分了家的,二嫂好强些,也不是不讲理。哎,就是你大姑妈,我们是亲姐妹,我再没有不知道她的。她命苦,年轻时颇经了些坎坷,脾气便古怪了些。老太太年岁大了,老小孩儿老小孩儿的,便没个准儿。你是长房长孙媳,这话我也不与别人说,只得你多包涵了。”
赵长卿笑,“姑妈放心,老太太很疼我,大姑妈也和气,莲姐儿那孩子也很有几分天真烂漫。就是族里的长辈,也没有不好的。”
“那就好。”小夏姑妈想着,赵长卿身上毕竟是六品诰命,皆是因她这战功,大哥罪名被赦,一家子得以回乡,的确不能视为寻常媳妇,娘家客气些也是应该的。
说了会儿话,小夏姑妈便让赵长卿去休息了,此方取了母亲的书信看。小夏姑妈看过都要苦笑了,叹口气,母亲在信中对赵长卿颇多抱怨,说赵长卿自恃诰命在身便不将长辈放在眼里,如何得理不饶人的欺负赵莲,当然,更不将守寡的大姑妈放在眼里。
只一看这字迹,小夏姑妈便知母亲定是吩咐人去街上专门替人写书信的摊子上写的。
都这把年纪了,安享儿孙福多好。赵长卿这样的本领,出身官宦门第,看其举止谈吐,就不似寻常人,你想叫她做小伏低、任你揉圆捏扁,这不是白日发梦么!听说赵家人这才走,竟然还在赵家人眼皮子底下发生这样的事,真是丢脸丢够了!
一时付姑丈也回了院里,小夏姑妈起身迎接丈夫,笑道,“回来了?文哥儿文章可还好?”
付姑丈坐于榻上,笑,“文章并没落下太多,要我说,比先时沉稳了。我想他赶了这大半日的路,就叫他回去歇着,待晚上与他喝几杯。待他先把文章做好,我带他去见一见朋友。就是与文哥儿一并来的冯公子,学识也不差。”
小夏姑妈笑,“那就好。我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有学识的人在一处,一道上进才好。”娘家侄子上进,小夏姑妈极是喜悦。
付姑丈把玩着一柄牙骨描金扇,一下子一下子的敲在掌心,问,“见着文哥媳妇了?”
“见了,一点儿都不膀大腰圆。”小夏姑妈掖揄丈夫,也不知这个年纪,怎么还有这许多好奇心,笑,“是个秀美知礼,极有教养的姑娘。”
付姑丈笑,“文哥儿这媳妇娶的好,颇有不凡之处。”
此时,赵长卿正在看着丫环收拾院子,小夏姑妈安排之妥当齐全,比之先时他初到夏家那几间空荡荡的屋子可周全多了。尤其这院子,非但出入方便,院中一株合抱粗的桂花树,也是极好的兆头。
赵长卿暗暗感叹:老夏家的女人们,分化的还真厉害。
住在付家,非但事事便宜,关键是,人家不窝里斗,这就是难得的清净太平美好和气的日子了。付老太太早不管家里的事,亦不是拿捏儿媳妇的人,唯一的爱好就是听书听戏,如今夏玉住在付老太太屋里,她老人家听书便不听那些儿女情长、才子佳人了,时常带着夏玉听些史书上的故事,有时赵长卿过去,加上小夏姑妈,大家在一起摸纸牌消谴。
重阳节前,铺子里送来了家中的信,赵长宁苏白已经平安的回了家,家中一切都好,凌氏强烈的表达了对夏老太太、夏姑妈的不满,言及若不是离得远,定要去夏家说一说理的!再有就是叮嘱赵长卿好生过日子,常送信回家,有难处只管说,不要瞒着。
随信而来的还有一车家乡的吃食土物,凌氏听儿子说蜀中的锅都是辣的,担心长女不惯蜀中吃食,很是捎了些边城的风味来。
成都铺子里的掌柜也送了上好的菊花酒、肥螃蟹,赵长卿见东西有许多,分出两份来,一份让人快马加鞭的送到青城县去,另一份送到王老夫子的府上,这也算重阳节的节礼了。剩下的,赵长卿送了两篓给小夏姑妈,笑道,“螃蟹不好放得太久,我就命人连同先时置办的节礼,一并快马给公公婆婆送家去了。”
“这很是。”小夏姑妈笑,“螃蟹若是养着,定要用拌好的蛋清,放在凉爽之地,方养得几日。如今家里园子里的菊花也开了,正好一家子吃螃蟹,赏菊花。”
赵长卿笑,“是啊,一起说说笑笑,老太太再没有不高兴的。”
家里还剩了一大篓子,赵长卿让夏文请了相熟的朋友来家里吃螃蟹。付老太太极是喜欢赵长卿,常与儿媳妇道,“文哥儿这媳妇娶得真正好,大方知事。”别以为女人不要紧,一个男人,真能娶个好媳妇,可不止是自己前程受益。如赵长卿,小院儿的事安排的妥妥当当,一应琐事不必夏文操半点心,且为人半点不小气,不说寻常事,便是小夏玉,也是四季皆有新鲜衣裳新鲜首饰,极有长嫂作派。
夏玉如今同付老太太身边的一位季嬷嬷读书,要赵长卿说,跟着付老太太就是最好的熏陶。付老太太是那种真正的贵妇人,有着非同一般的品味,即使赵长卿也时常想,将来老去后,若能如付老太太这般优雅高贵,纵使老去也无碍的。
赵长卿打点人往青城县送重阳节礼,夏文自然要给家里写信,夏玉如今认得字多了,也写了一封信给母亲。夏太太接到节礼后很是详细的问了押送节礼的平安,儿子媳妇在成都府可好?知道一切安好,夏太太便放心了。与夏老太太看赵长卿打发人送来的重阳节礼时,夏老太太道,“过几日与他姑妈的重阳节礼一道送来就是,偏要弄这些虚排场。”
夏太太笑,“别的都好说,那两篓子螃蟹不敢多放的,这才提前送来了。”
夏老太太道,“既是不能多放的东西,明儿叫了老二一家子过来,把螃蟹蒸一蒸吃了吧。”
夏太太笑,“是。咱们家原人少,也吃不了这么些,要我说,分出一篓来给族长老太太送去,也是咱们的心意。”
夏老太太道,“文哥儿他们捎来的东西,你看着处置。”又问孙子如何可好?书读到何处?
及至过两日,夏老太太收到闺女差人送来的节礼,瞅着礼单同儿女们炫耀,道,“看看,这才是正经节礼。”
这话也就是亲娘能说,非但长房二房全当没听到,就是夏姑妈也不是多么痛快,她依附兄长过活,守着母亲,原也不用预备什么节礼不节礼的,只是听到母亲这话,心里也难免有几分犯酸。
小夏姑妈送来的节礼,夏老太太喜欢,小夏姑妈送来的信,夏老太太便不大喜欢了。无他,那信里除了问候家人的话,便是通篇赞赵长卿如何明理懂事,大哥大嫂如何眼光好,娶来这么好的儿媳妇。夏文一心一意的攻读文章,小夫妻两个也很和睦,就是夏玉也聪明伶俐,很叫人喜欢。
小夏姑妈原是好意,身为出嫁的女儿,自是盼着娘家好的。夏文有灵性,丈夫私下常赞夏文文章进境颇快。小夏姑妈想着,娘家三个侄子,夏文年纪最长,如今看来,念书上,也是夏文拔尖儿。如今夏文婚姻上极有运道,将来金榜题名,不怕没有前程。
夏文是长房长孙,将来老太太、守寡的长姐、就是外甥女赵莲,日后难道没有倚仗夏文之时?如何好得罪赵长卿。何况,这些日子相处下来,赵长卿并不是不讲理的。世上哪有十全十美之人,赵长卿这样能干,即使不大柔顺又有何妨?大家好生相处,少些女人家的小心眼儿,一家子欢欢喜喜的过日子,此方是福气。
小夏姑妈一番苦心,夏老太太则心下怀疑小女儿是不是被赵长卿使手段收买了。夏姑妈则另有心事,对于夏文重阳节不回家之事极是遗憾,道,“原我还想着,待文哥儿回来了,让他带莲姐儿一道去妹妹那里住些日子呢。”
夏太太笑,“莲姐儿如今年岁也大了,眼看就到了说亲的年纪,姑太太不妨多带她出去走动,这一二年必有人上门提亲的。若是在成都府,别人见不着莲姐儿的面儿,便不好打听。”
夏老太太点头,“这也有理,莲姐儿在我身边,还只当她是小孩子,一转眼就是大姑娘了。正好,这里有你妹妹孝敬我的几匹料子,你嫂子们这把年岁了,不穿这样鲜亮的颜色,你拿去给莲姐儿做几身新衣裙吧。”
夏姑妈含笑应了,心下到底有些不足。这些料子算什么,她去妹妹家走动过,那样的书香富贵大宅院,女儿若能嫁过去,一则给亲姨妈做儿媳妇,委屈不到女儿;二则,女儿和自己这一辈子也都算有着落了。兄长还能靠得住,侄子如何靠的?侄子的心永远是偏着媳妇和人家自己亲娘的,眼里如何能有她这个守寡的姑妈?唯有将来女儿嫁一门好亲,她才能安稳的养老呢。
夏太太倒是很高兴,私下对丈夫道,“我早就说小姑子与文哥儿媳妇合得来。两个都是妥当人,再没有不合适的。如今这般,付家人都喜欢他们小夫妻,便是住到明年,也无妨的。就是文哥儿,有他媳妇在身边,他只管一意念书,别的一概不必操心。”
说着说着,夏太太忍不住旧事重提,“老太太不高兴咱们阿玉念书识字,小姑子却是识字的,说是公公活着时教小姑子认了些字,到底更加明理。咱们就玉姐儿这一个闺女,我也不愿她荒废了时光,小时候认几个字,知道些道理,总是好的。”
时光匆匆而过,回家过了年并走亲访友,上元节后,夏文又带着妻子、妹妹去了成都府。小夏姑妈已知晓夏文带夏玉过来的原因,想到母亲那执拗的不许夏玉念书的脾气,小夏姑妈唯有苦笑了。以往母亲只是好强,不知这些年怎变得这般古怪了。贫寒人家,衣食尚不周全,念书什么的是奢望。既是家中日子过得,大哥大嫂都愿意叫闺女念书,一个做祖母的,何苦做此恶人。
夏文做事极是用心,读书也是一样,若不是赵长卿记着一天三时喊他吃饭睡觉,真担心他自己在书房饿死。去岁多是念书习文,有翰林毕业的小付姑丈亲自指点,夏文又非愚钝之辈,说一日千里有些夸张,但,夏文的进步几番得到小付姑丈的赞赏,也不是虚的。到今年三月,小付姑丈便带着夏文去拜访城中大员,这也正常,有门路的都这么干。
当然,与文化人交往,也少不得备一两件文雅之物。此时赵长卿便得庆幸,夏赵两家皆不是什么有底蕴的人家,还是赵长卿成亲时,朱家来给添妆,因那时赵长卿把朱太爷、朱老太太留给她的东西悉数捐给了朱家族学,朱家人添妆的都是不错的东西,还有几件文雅之物。因要动用妻子的嫁妆,夏文心下很有几分内疚,赵长卿笑,“东西有去就有来,我本也不大赏鉴这个。正到关节要紧处,别这般啰嗦了。”
世间任何事,都是有窍门的。如科举,人到、礼到、关系到,当然,你还得有些才学,否则,这中举当真是要天赋异禀,抑或祖坟冒青烟了。
夏文要投书会文,要攻读文章,赵长卿也没闲着,除了照顾夏文的衣食起居,打点外头交际,临近秋举,夏玉叫着赵长卿去给他哥烧香。
赵长卿笑,“打的一下附近哪儿的香火最灵才好。”
夏玉道,“不必打听,我就知道,这成都府内,神仙府香火最灵。”
蜀人十分信奉唐神仙,据说唐神仙是大凤朝人士,几百年前脚生祥云、成仙升天,自此,唐神仙修炼过的上清宫改名为神仙宫,唐神仙住过的府邸就成了神仙府。神仙宫离成都府有些路程,故此,成都府的人大都是往神仙府烧香祈愿。听说亦是灵的了不得,当年小付姑丈科举时就是在神仙府烧的香,俱都灵验了。
赵长卿笑,“既要烧香,咱们早些去,这会儿天热,且正是人多的时候,咱们不去凑那热闹,烧了香就回来,就是想游玩儿,待天凉爽时,愿意去哪儿就去哪儿。”
夏玉自然满口应下,她非常喜欢长嫂,许多她想做的事,只要有理,长嫂都由着她,不似母亲,在家总要看祖母的脸色,不论有理没理,祖母便是理。要夏玉说,这才是天大的没理呢。。在夏玉的小小内心就想着以后做长嫂这样的人,不必看任何人的脸色才好。
赵长卿提前跟小夏姑妈说了一声,小夏姑妈笑,“去吧,神仙府的香火最灵验了。当年你小姑丈科举,我就是去神仙府烧的香,果然连中。”
及至第二日一大早,太阳尚未露头,晨间暑热未侵,赵长卿便带着夏玉去了神仙府。果然来得早,神仙府不过三五人等,皆是赶早来的。
其实不论去哪儿烧香,都是老套路,先许愿,再捐香火银子。赵长卿捐了二十两,为夏文点了一盏折桂灯。
二十两并不是小数目,太平年间,足够寻常四口之家过一年了。这神仙府的人见赵长卿出手阔绰,忙念了几声听不懂的经文,问赵长卿是否要赏一赏神仙府的景致。赵长卿笑,“我们自己转一转就行了。”并不需人做陪解说。那人平日见惯香客,只淡然一笑,便自忙自的去了。
神仙庙宇,景致大都不错的。
尤其一株上千年的合欢树,巨大的树冠遮阳蔽日,投下碎金闪烁的树阴,树下设有藤桌藤椅,夏玉笑,“嫂子,咱们在这儿坐一坐,这儿凉快。”
树下有打扫过的痕迹,又有许多绒绒的合欢花一朵朵随风落下。红儿上前拂去藤椅中几朵合欢花,方请赵长卿坐下。
赵长卿听着夏玉叽叽呱呱的说话,便听到笛声欢越,破空而来。夏玉道,“怎么有人在这神仙住的地界儿吹笛子?”
赵长卿细听,正是一曲《祝青云》,不禁笑道,“这曲子本就是神仙所作,在这里吹也不算冒犯。”便与夏玉说了《祝青云》的来历。夏玉方懵懵懂懂的明白了,道,“原来,神仙也会做曲子吹笛子啊。”
赵长卿但笑不语。
一曲《祝青云》结束,赵长卿道,“咱们这就回去吧,天要热起来了。”
姑嫂两个带着丫环正往外走,正遇着穆十五随一老者进来,赵长卿大方的行了一礼,让至一侧,请这一行人先行。穆十五微颌首,并未与赵长卿说话。倒是那老者打量赵长卿一眼,眼神落在她身上悬着的一块玉玦时不由愣了,折身回头,问,“你姓朱?”
赵长卿温声道,“我姓赵,家中曾外祖父姓朱。”
“边城朱家?”
“是。”
老者见赵长卿神色沉静,道,“请来静室说话。”
夏玉很有些不安,赵长卿拍拍她的手,“你同丫环在外头等我。”
赵长卿早已猜出老者的身份,心下却并不觉着如何,只管淡然的跟了过去。一行人去了处景致优美,却颇为僻静的院落。蜀王连穆十五都打发了出去,对赵长卿颇为和悦,道,“坐下说话吧。”
待赵长卿坐了,蜀王问,“阿元是不是对你提起过我?”朱太爷芳名朱元。
赵长卿恭恭敬敬道,“太爷并未说过您的事,我以往在王老先生家见过十五公子,他与您面容颇有相似之处。我在太爷留下的东西里,见过您写的字,那上头有您的落款。”
蜀王笑,“我以往都说,阿元这样聪明的人,听说子孙无一肖他者,未免可惜。我与他第一次见面,他也是片刻便猜出我的身份。你很像他,只是相貌不及他俊美。”
“太爷原就是独一无二的。”
“前两年听说他过逝了,他去的还安稳吗?”
“安稳。”
蜀王轻轻一叹,“那就好。”
说完这三个字,蜀王再无话,只是静静出神,晨光透入玉色纱窗,映得蜀王鬓间银丝灼人眼。赵长卿便也安静的坐着。良久,蜀王问,“你会吹笛子吗?”
“少时略学过一二。”
蜀王令穆十五取来一管玉笛,递给赵长卿道,“吹一曲《祝青云》给我听吧。”
作者有话要说:晚安~欢喜记的朋友们先睡吧,接下来更巧言令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