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146回 封神客齐至西歧 天道遂战乱终起
推荐阅读:弃宇宙、渡劫之王、天下第九、三寸人间、大符篆师、飞剑问道、仙宫、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且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之圣人元始天尊,前者因门下弟子轻犯红尘,遂起嗔怒,与胡卢等斗法东海,大起纷争,后被道祖鸿钧斥责,故此闭宫至今已近七载。因有道祖出面,恩怨虽了,天尊自觉颜面尽失,心中终是难平,暗自决意借封神之便,为本教己身正顺应天道正统之名;这七年来,天尊夜观星象,日查大势,潜心推算天下大势,时时谋划计算,刻刻不敢轻慢。这一日,天尊忽查知有镇元大仙门下姜尚已入主西歧,辅佐那应运而生之真主,寻思:“贫道岂能甘落人后?次次皆落于那人之后!”遂命白鹤童子:“请你师叔申公豹来。”
白鹤童子往桃园中请申公豹,口称:“师叔,老爷有请。”
那申公豹便是元始天尊以**推算出的代天封神之人,其人之命数大是有异,数十年前元始天尊遣十二金仙之的广成子下得昆仑山,引其入自己门墙,这数十年间悉心栽培,那申公豹不独天资聪颖,资质过人,后天也是勤奋,除潜心修习玉清道法,证得天< 仙道果之外,与兵书战阵之学尤有独到之处,当真是一流人物。
那申公豹闻传,急忙至宝殿座前,施大礼说道:“弟子申公豹拜见师尊。”元始天尊问道:“你研习兵书战策,文治韬略,可有所成?”申公豹自信满满,答道:“尽在胸中,已有成竹。”元始天尊轻轻一叹,说道:“你机缘稍逊半分,仙道之途乃有一劫,可先受那人间富贵,待劫数削却可再上昆仑,成就道果:如今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的劫数因此而来,也须由此而消。此处已非你久居之地。即刻下山扶助明主,拜将入相,他日功成身退,功德无量,自证果位。”
申公豹领命叩拜退去,辞别山中众位师兄弟。出昆仑山,自往西歧而来。待到西歧,见城内城外万民安康,一派富足兴盛之像,果然是龙兴之地;申公貌暗自点头,不觉与自己所学一一印证。略一探听,申公豹方知西周之相亦是一位道者,似是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门下;又闻西伯侯嫡系长子伯邑考已拜入镇元大仙门下,与那姜尚师兄弟相称。申公豹心中不由为难起来。寻思:“不意却被同道捷足先登,唯今之计只能从文王姬昌二子身上入手;若能成功助其上位,方显贫道之能。不负师门所传。”
主意即定,申公豹乃施法术,托梦于那姬,并在城外东南方向溪边相候,设下层层阻碍,以验姬心性,顺便拔高自己的身份。待双方见面,姬见申公豹果然才华横溢,并不在姜尚之下。大是“郎情妾意”,情投意合,自然相谈甚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随后,姬以师礼礼让那申公豹,二人偕行来见文王姬昌,又是一番深谈。
姬昌此刻已知申公豹乃是入红尘历练而来,非是欲收姬入门墙去求那仙道,心中平静下来。不知悲喜。据实而言,申公豹经过特意的研习准备,显露出来的见识委实不凡,是个大贤的好胚子。然而姬昌却非姬可比,姬到底年轻,识见尚浅,在姬昌看来,那申公豹也仅仅是个好胚子,多有浮夸之言。不切实际。尚须进一步磨练,方能大用。而姜尚早已臻至反瑕归真之至境,岂是区区申公豹可以比得的。
要知当世文治武功之道,多是出自胡卢一脉;旁人即使偶有所成,甚至颇有成就者,亦不过是经验之谈,难成体系,怎能与集文祖仓颉、兵祖伯鉴以及胡卢门下其他人等之大成者相比?姜尚前世虽为妖身,根基较浅,但一众师兄弟熏陶,气候早成,又于地府任阎君五百年,根基之浑厚并世无二,只是秉胡卢指点,处处身藏不露,为人内敛,如果不是目光老到如姬昌之辈,却当真是难以察觉。
反观那申公豹,由于阐教诸修尽借自居自份,又和胡卢一脉关系素来不睦,申公豹所研习的兵书战策、文治韬略,多是来自道听途说,岂能尽知文治武功、兵书战阵之道的奥妙之处?因此,申公豹的就学条件,也远不如姜尚来地广博、系统。再加上申公豹此次约见姬,乃是临时抱“佛脚”,即使天赋惊人,甚至不在姜尚之下,然而初来乍到的他,在未曾经过具体实践的情况下,又如何能与有多年从政经验的姜尚相比?
是以,尽管申公豹极力表现,然而留给姬昌的印象,却并不如他预想中的那般好,更称不上完美。不过,姬昌也爱惜申公豹地潜力,亦不愿当场落了阐教圣人门下申公豹的面子,伤了“年轻人”的心情,于是好言抚慰一番,拜申公豹为大夫,协助姜尚治理西歧,但心中对这两位圣人门下的评价却是差天共地。
文王姬昌原本尚希望申公豹能在实践中,渐渐领悟进步,继而有所成就。可惜申公豹自信满满,还道是自己初来,倘未取得姬昌的信任。即使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让姬昌大为动心,姬昌亦须顾惜旧人,不愿令姜尚寒心;这才没有让自己一步登天,拜为丞相。
姜尚下山之时。曾得恩师嘱咐:自身须得身藏不露。不使自身底牌尽出。尤其曾重点提到。若是阐教有人来。只管让其三分。不必与其相争。徒劳无益。因此。自申公豹参议政事以来。姜尚多有忍让;申公豹自觉初来乍到。亦不愿过分。以免引起西周君臣反感。然而姜尚地态度在申公豹看来。无疑是姜尚自认不如。主动让贤。这一切也自尽入姬昌眼中。他却已知。姜尚才华胜过那申公豹太多。只是不愿争。不屑争!
一日。申公豹忽见一份边报:“有崇侯虎蛊惑圣聪。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荼毒百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把持朝政。朋比为奸。肆行不道。钳制谏官。”为求引得姬昌高看。心中遂生出一计。乃与姬言道:“殿下贵为文王亲子。又逢长兄修真求道。他日少不得继承西歧大位。奈何殿下如今却须听命于那姜尚。尽管姜尚如今官至丞相。位高权重。一时无两。然则到底君臣有别。姜尚却有喧宾夺主之嫌。若是殿下不早作打算。即使将来继承大统。面对姜尚之时。难免会自觉矮了一分。”
“申道长之言。深得吾心。”姬感叹一声。隐有忧色。随即又道:“奈何父王对姜尚信任有佳。将军政大权尽托其手。而那姜尚又确有贤能。本殿下即使有心。却也无处下手。”申公豹含笑道:“殿下所缺者。无非是一个建功力业地机会罢了。而今正有大好机缘。今有那北伯侯崇侯虎不仁不义。治下民不聊生。殿下大可向文王请令兴兵。讨伐祟侯虎。救万民于水火。料想以文王仁义。怎会拒绝?待殿下领兵在外。无有姜尚制肘。自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岂不美哉?料那祟侯虎区区蚍蜉之患。何足道哉!”
姬大喜。乃向文王姬昌请令。姬昌却是犹豫不绝。说道:“我儿之言虽是言之成理。奈何孤与崇侯虎一般爵位。岂有擅自征伐之理?”姬答道:“父王曾受天子白旄黄钺。得专征伐。原为禁暴除奸。似祟侯虎这等权奸蛊国。内外成党。残虐民生。屠戮忠贤地奸险小人;但凡稍有良知。即不能坐视。何况父王素来推崇尧舜之道。自该仁政之心。救民于水火。”
姬昌闻言。心中大是欣慰。寻思:“我儿却是大有长进。竟能颇识大体了。”乃问道:“我儿兴师。谁为主将?待用何策?”姬即要立功。叫姬昌另眼相看。怎肯让老将出马?强按心中兴奋。随口点了几员年轻猛将。说道:“孩儿愿效犬马。代父王亲征。料想崇侯虎不得民心。士卒如何肯尽力死战;又有申道长从旁协助孩儿。料来万无一失。当可轻取之。一并奸邪。自该尽数戮绝。以偿民怨。”
文王姬昌把姬地表情看在眼中。寻思:“原道他已长见识。岂料竟只为立功而兴兵;若任其自行领兵。兵败徒伤自家儿郎。军胜亦恐杀伐太重。失了那仁慈之心。大违本意。”于是说道:“还是为父与你同去。姜尚掌兵;若有甚变故。尚可以共议。”姬心中失望。寻思:“父王果然还是念着大哥好处。不肯让我轻掌兵权。”无奈之余。只得道:“父王大驾亲征。自是天下响应。”
择了吉日,文王姬昌出白旄黄钺,起兵马十万,以西岐名将南宫适为先锋,辛甲为副将。又有姬、姜尚、申公豹等人随行,文王姬昌嘱咐上大夫散宜生代掌监理国事,乃放炮起行。文王姬昌所率乃是仁义之师,一路上秋毫无犯,鸡犬不惊;果如姬前言,民闻西伯侯兴师征讨崇侯虎,人人大悦,个个欣喜,尽来相迎。
料想西歧自姜尚拜相以来,民足物丰,兵强马壮;初次兴兵,当真犹如猛虎下高山,蛟龙离海岛,兵马路遇州府县镇,几乎望风而降。待到崇城,双方才有一战。只此一战,那崇侯虎早已尽失民心,士卒战心全无,自身又在朝歌,未在崇城中;其子崇应彪威德不足,未能服众,斗将又被南宫适、辛甲轻易挫败,当即大败而回,困守城池。
姬虽因前事,心中郁闷,但见已方取胜,亦是高兴,当即请令攻城。姜尚未及传令,却听文王姬昌插言道:“崇家父子作恶,与众百姓无干;今若攻城,恐城破之后,玉石俱焚,可怜无辜遭枉。孤此来不过救民,岂有更加不仁之举哉?切为不可。”姜尚见文王以仁义为重,并无异议,寻思正可围城打援;姬及众将却觉文王迂腐,寻思:“若是如此,一时如何取得崇城?”文王姬昌如不知众将心思?乃暗修一书,令南宫适往曹州来见崇黑虎。
崇黑虎原为崇侯虎之胞弟,但却素来不满乃兄残暴为人,虽是不满到底是同胞兄弟,却也不忍相弃,只好睁一眼闭一眼,惟今日接到文王收信,观看数遍,寻思:“我观文王之言,果然甚是有理;我宁可获罪於祖宗。怎背得获罪於天下,为万世人民切齿之骂名?”遂起兵马,假意来相助崇侯虎。恰逢崇侯虎闻讯,自朝歌归来,眼见崇黑虎顾念及兄弟手足之情,兴兵相救。自然喜不待言,岂料那崇黑虎竟心怀叵测,大意之下中了暗算,父子二人皆被崇黑虎以“鸿门之计”生擒,献于文王姬昌帐前。
正是:
独霸朝歌恃己强,惑君贪酷害忠良;谁知恶孽终须报,枭辕门已自亡。
文王姬昌素来以仁义为怀,近乎迂腐,若非崇侯虎父子当真恶贯满盈。岂肯默许他二人被斩?待级献到中军,文王却被骇得一惊,虽然得益于祖上传自明理的健体之法。一时未有大碍,亦未如原有轨迹那般就此病逝,但也埋下祸祟,精神却是大不如前。
恶即除,文王姬昌乃请崇黑虎代掌崇城,随后班师。岂料师回城中,却惊闻武成王黄飞虎身受那纣王迫害,携老父幼子逃至西歧,恳请收留。文王姬昌与武成王黄飞虎原乃至交。当日得脱大难,武成王黄飞虎亦曾出过大力,大惊之余,忽忙详问武成王黄飞虎何以竟倒反纣
原来武城王黄飞虎偶得一只神异灵禽,唤作“金眼神鹰”,此灵禽双目如灯,最擅降魔捉怪,辩识妖物。也合该有事,那一日。黄飞虎正与纣王在花园吃酒,恰逢妲已久在深宫,疏忽大意之下,不慎醉酒露了原形,在花园中游荡,此事本也非止一回,大抵妲已这十数年于朝歌积累功德颇多,妖气几已尽去,虽现妖身。却也无暴戾之气。纵被宫人所见也不妨碍,甚多有宫人知道此雪狐乃皇后娘娘眷养的灵物。从来无人敢犯。
那金眼神鹰却不管你是善是恶,见妖便抓,妲已一时不查,竟被抓伤了脸面。女子爱美之心人妖如是,更兼妲己毕竟尚有几分妖气,不免怀恨在心,遂设计纣王调戏黄飞虎之妻贾氏,妲己此次地本意却也并非是要害其性命,只求纣王因其妻而降罪黄飞虎,不意贾氏甚是刚烈,不甘受辱,当场坠楼自杀;又有黄飞虎之妹黄妃前来与纣王理论,竟也被纣王失手打死。黄飞虎身负此仇,只得反出朝歌;然而黄飞虎只当纣王无道,却不知妲已方是幕后主使。
武成王黄飞虎将前事叙述已毕,叹道:“此次五关之行当真险哉,先是潼关一役,本来后有恩师闻仲闻太师追赶,前有雄关相阻,那潼关守将陈桐有一秘宝火龙镖。连打周济、黄明,连我也受重创,若非早年失散之子黄天化,竟得机缘师从清虚道德真君,和其师适时赶来救助,飞虎早已魂归地府了,五关中最后一关汜水关更是凶险,那七将军余化的戮魂幡更是霸道,几将我一众人尽数擒了,如果不是又有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的门人金吒相救,几乎不能得见文王,当真是死过反生。”姬昌听罢,亦是感叹连连,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乃对黄飞虎说道:“事已至此,尚请武成王节哀,即至西歧,便如还家,若不嫌弃,可暂时屈就西歧。孤会传令百官,仍尊武成王之王爵。”
正是:
黄家出塞若飞鸢,盼至西岐拟到天;兵过五关人寂寂,将来几次血涓涓。
且说闻仲追赶黄飞虎未果,更被清虚道德真君以一场大雾引回朝歌,又闻文王姬昌将黄飞虎一家收留,竟尊其“开国武成王”之爵,寻思:“文王姬昌素来以仁义自许,然其日前不尊王令在先,想是真有了二心,所差者只是未曾打出旗号明言造反,朝庭一时腾不出手来,才容他逍遥至今。今日竟敢窝藏朝庭要犯,安能容其自行展,渐渐强盛,终成大患?”
当即乃遣朝歌名将晃田、晃雷兵讨西歧,以探虚实。岂料晃氏兄弟阵前不敌,被南宫适等将战败生擒,进而被黄飞虎劝降不说;竟敢又从姜尚之计,复来见闻仲,再骗军马三千,粮草无数。闻仲受此戏弄,怎肯甘休?原待亲征,却又放不下朝中事务,于是令神成大将军邱引,调青龙关总兵张桂芳,兴兵征讨西歧。
张桂芳久享盛名,身有左道之术傍身,临阵对将甚为厉害,也不须与你教授,只须唤人姓名,然后再道:“来将还不下马,更待何时!”敌将果然立时便栽下马来,或被生擒,或被当场击杀。又有座下先行官风林,亦是身怀左道之术,口中能吐一黑烟,黑烟中隐一红珠,劈面打来,击无不中,难防难避。
西歧诸将虽得武成王黄飞虎警告,奈何总有那不信邪的人。初战便有那文王姬昌十二子姬叔乾性急出战,虽然武艺还在那风林之上,奈何不敌对方左道之术,当场身死。
次日,两军再次开战,二阵对圆,黄飞虎来战张桂芳,果然被那张桂芳以左道之术唤下马来,险险被擒。幸有周纪、南宫适来救,方脱此厄,众军士适时抢回,当真险过剃头;然周纪、南宫适二人却把自己陪了进去,被对方生擒而去。
姜尚和申公豹早脱凡胎,修为已至天仙之境,尤其姜尚更已得太乙果位,原是不怕张桂芳和风林地左道之术的;然而,他两个谁也不愿自降身份,亲至阵前斗将。本来此厄原该由莲花化身的哪吒来解,奈何由于胡卢地介入,如今的哪吒并未剔骨还肉,自然更没有那莲花化身,就算真来,也未必能克制张桂芳地左道之术。
且说胡卢客居万寿山五庄观,时时关注天下大势、西歧异变,听说张桂芳兵伐西歧,方自惊醒此间变数,于是对镇元大仙说道:“姜尚入驻西歧日久,多有建树。如今刀兵已起,料想事态紧急,身边却无有可用之人,兄长不若择一门人去投,正可借势立功。”
镇元大仙笑道:“吾正有此意,却不知以贤弟之见,谁人最为合适?”胡卢答道:“几年前令徒孙郑伦忽放异彩,如今沉寂多年,想来修炼必然有成,待在苏护帐下,委实空耗光阴,不若令其辞了苏护,去投西歧,相助姜尚,倒是甚佳。”镇元大仙接道:“合该如此,以贤弟地天地玄功之妙,郑伦但凡略有所成,自不会惧那唤魂之术。”乃令童子通传郑伦。
郑伦即得师祖之命,不敢有违,况他在苏护手下,终日赋闲,并不受重用,遂向苏护辞行,望西歧而来。待到西歧,先和师叔姜尚见过,一叙长短;姜尚正在为难,实在不愿亲临战阵,即见郑伦来助,心中自是欢喜无限。竖日,姜尚点兵出城,令郑伦来战张桂芳及风林。
料想郑伦原就武艺精熟,又得镇元大仙赐下人生果筑基,进而修炼胡卢传下天地玄功地煞数变化,凭空更添三分勇力、七分道行。风林当先上来,战不数合,已是不敌;待拔马败走,用出那左道之术,口吐黑烟,暗藏红珠,意图反败为胜。岂料郑伦练就玄功,法身不坏,根本不曾闪避,但见红珠打得火星迸裂,竟是未损郑伦分毫。风林大惊失色间,早被郑伦反手一杵,早将风林打下马来,化作肉泥。
张桂芳观看多时,自认单凭武艺敌不过郑伦,何况即使敌得过,亦恐掌中银枪伤不得对方。然而先行官死于敌手,此仇不能不报,当下打马上阵,也不接战,径直喝道:“郑伦,还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天地玄功神妙异常,外可强筋骨血肉,内能稳元神灵识;郑伦得人生果之助,早脱凡胎,已入太乙散数,自可保护己身无恙,乃笑道:“此等小术,焉能对吾有用?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且看吾术之妙!”
且说昆仑山玉虚宫掌阐教道法之圣人元始天尊,前者因门下弟子轻犯红尘,遂起嗔怒,与胡卢等斗法东海,大起纷争,后被道祖鸿钧斥责,故此闭宫至今已近七载。因有道祖出面,恩怨虽了,天尊自觉颜面尽失,心中终是难平,暗自决意借封神之便,为本教己身正顺应天道正统之名;这七年来,天尊夜观星象,日查大势,潜心推算天下大势,时时谋划计算,刻刻不敢轻慢。这一日,天尊忽查知有镇元大仙门下姜尚已入主西歧,辅佐那应运而生之真主,寻思:“贫道岂能甘落人后?次次皆落于那人之后!”遂命白鹤童子:“请你师叔申公豹来。”
白鹤童子往桃园中请申公豹,口称:“师叔,老爷有请。”
那申公豹便是元始天尊以**推算出的代天封神之人,其人之命数大是有异,数十年前元始天尊遣十二金仙之的广成子下得昆仑山,引其入自己门墙,这数十年间悉心栽培,那申公豹不独天资聪颖,资质过人,后天也是勤奋,除潜心修习玉清道法,证得天< 仙道果之外,与兵书战阵之学尤有独到之处,当真是一流人物。
那申公豹闻传,急忙至宝殿座前,施大礼说道:“弟子申公豹拜见师尊。”元始天尊问道:“你研习兵书战策,文治韬略,可有所成?”申公豹自信满满,答道:“尽在胸中,已有成竹。”元始天尊轻轻一叹,说道:“你机缘稍逊半分,仙道之途乃有一劫,可先受那人间富贵,待劫数削却可再上昆仑,成就道果:如今成汤数尽,周室当兴,你的劫数因此而来,也须由此而消。此处已非你久居之地。即刻下山扶助明主,拜将入相,他日功成身退,功德无量,自证果位。”
申公豹领命叩拜退去,辞别山中众位师兄弟。出昆仑山,自往西歧而来。待到西歧,见城内城外万民安康,一派富足兴盛之像,果然是龙兴之地;申公貌暗自点头,不觉与自己所学一一印证。略一探听,申公豹方知西周之相亦是一位道者,似是万寿山五庄观镇元大仙门下;又闻西伯侯嫡系长子伯邑考已拜入镇元大仙门下,与那姜尚师兄弟相称。申公豹心中不由为难起来。寻思:“不意却被同道捷足先登,唯今之计只能从文王姬昌二子身上入手;若能成功助其上位,方显贫道之能。不负师门所传。”
主意即定,申公豹乃施法术,托梦于那姬,并在城外东南方向溪边相候,设下层层阻碍,以验姬心性,顺便拔高自己的身份。待双方见面,姬见申公豹果然才华横溢,并不在姜尚之下。大是“郎情妾意”,情投意合,自然相谈甚欢,颇有相见恨晚之意。随后,姬以师礼礼让那申公豹,二人偕行来见文王姬昌,又是一番深谈。
姬昌此刻已知申公豹乃是入红尘历练而来,非是欲收姬入门墙去求那仙道,心中平静下来。不知悲喜。据实而言,申公豹经过特意的研习准备,显露出来的见识委实不凡,是个大贤的好胚子。然而姬昌却非姬可比,姬到底年轻,识见尚浅,在姬昌看来,那申公豹也仅仅是个好胚子,多有浮夸之言。不切实际。尚须进一步磨练,方能大用。而姜尚早已臻至反瑕归真之至境,岂是区区申公豹可以比得的。
要知当世文治武功之道,多是出自胡卢一脉;旁人即使偶有所成,甚至颇有成就者,亦不过是经验之谈,难成体系,怎能与集文祖仓颉、兵祖伯鉴以及胡卢门下其他人等之大成者相比?姜尚前世虽为妖身,根基较浅,但一众师兄弟熏陶,气候早成,又于地府任阎君五百年,根基之浑厚并世无二,只是秉胡卢指点,处处身藏不露,为人内敛,如果不是目光老到如姬昌之辈,却当真是难以察觉。
反观那申公豹,由于阐教诸修尽借自居自份,又和胡卢一脉关系素来不睦,申公豹所研习的兵书战策、文治韬略,多是来自道听途说,岂能尽知文治武功、兵书战阵之道的奥妙之处?因此,申公豹的就学条件,也远不如姜尚来地广博、系统。再加上申公豹此次约见姬,乃是临时抱“佛脚”,即使天赋惊人,甚至不在姜尚之下,然而初来乍到的他,在未曾经过具体实践的情况下,又如何能与有多年从政经验的姜尚相比?
是以,尽管申公豹极力表现,然而留给姬昌的印象,却并不如他预想中的那般好,更称不上完美。不过,姬昌也爱惜申公豹地潜力,亦不愿当场落了阐教圣人门下申公豹的面子,伤了“年轻人”的心情,于是好言抚慰一番,拜申公豹为大夫,协助姜尚治理西歧,但心中对这两位圣人门下的评价却是差天共地。
文王姬昌原本尚希望申公豹能在实践中,渐渐领悟进步,继而有所成就。可惜申公豹自信满满,还道是自己初来,倘未取得姬昌的信任。即使自己的文治武功,已经让姬昌大为动心,姬昌亦须顾惜旧人,不愿令姜尚寒心;这才没有让自己一步登天,拜为丞相。
姜尚下山之时。曾得恩师嘱咐:自身须得身藏不露。不使自身底牌尽出。尤其曾重点提到。若是阐教有人来。只管让其三分。不必与其相争。徒劳无益。因此。自申公豹参议政事以来。姜尚多有忍让;申公豹自觉初来乍到。亦不愿过分。以免引起西周君臣反感。然而姜尚地态度在申公豹看来。无疑是姜尚自认不如。主动让贤。这一切也自尽入姬昌眼中。他却已知。姜尚才华胜过那申公豹太多。只是不愿争。不屑争!
一日。申公豹忽见一份边报:“有崇侯虎蛊惑圣聪。广兴土木。陷害大臣。荼毒百姓;潜通费、尤。内外交结。把持朝政。朋比为奸。肆行不道。钳制谏官。”为求引得姬昌高看。心中遂生出一计。乃与姬言道:“殿下贵为文王亲子。又逢长兄修真求道。他日少不得继承西歧大位。奈何殿下如今却须听命于那姜尚。尽管姜尚如今官至丞相。位高权重。一时无两。然则到底君臣有别。姜尚却有喧宾夺主之嫌。若是殿下不早作打算。即使将来继承大统。面对姜尚之时。难免会自觉矮了一分。”
“申道长之言。深得吾心。”姬感叹一声。隐有忧色。随即又道:“奈何父王对姜尚信任有佳。将军政大权尽托其手。而那姜尚又确有贤能。本殿下即使有心。却也无处下手。”申公豹含笑道:“殿下所缺者。无非是一个建功力业地机会罢了。而今正有大好机缘。今有那北伯侯崇侯虎不仁不义。治下民不聊生。殿下大可向文王请令兴兵。讨伐祟侯虎。救万民于水火。料想以文王仁义。怎会拒绝?待殿下领兵在外。无有姜尚制肘。自是天高任鸟飞。海阔任鱼游。岂不美哉?料那祟侯虎区区蚍蜉之患。何足道哉!”
姬大喜。乃向文王姬昌请令。姬昌却是犹豫不绝。说道:“我儿之言虽是言之成理。奈何孤与崇侯虎一般爵位。岂有擅自征伐之理?”姬答道:“父王曾受天子白旄黄钺。得专征伐。原为禁暴除奸。似祟侯虎这等权奸蛊国。内外成党。残虐民生。屠戮忠贤地奸险小人;但凡稍有良知。即不能坐视。何况父王素来推崇尧舜之道。自该仁政之心。救民于水火。”
姬昌闻言。心中大是欣慰。寻思:“我儿却是大有长进。竟能颇识大体了。”乃问道:“我儿兴师。谁为主将?待用何策?”姬即要立功。叫姬昌另眼相看。怎肯让老将出马?强按心中兴奋。随口点了几员年轻猛将。说道:“孩儿愿效犬马。代父王亲征。料想崇侯虎不得民心。士卒如何肯尽力死战;又有申道长从旁协助孩儿。料来万无一失。当可轻取之。一并奸邪。自该尽数戮绝。以偿民怨。”
文王姬昌把姬地表情看在眼中。寻思:“原道他已长见识。岂料竟只为立功而兴兵;若任其自行领兵。兵败徒伤自家儿郎。军胜亦恐杀伐太重。失了那仁慈之心。大违本意。”于是说道:“还是为父与你同去。姜尚掌兵;若有甚变故。尚可以共议。”姬心中失望。寻思:“父王果然还是念着大哥好处。不肯让我轻掌兵权。”无奈之余。只得道:“父王大驾亲征。自是天下响应。”
择了吉日,文王姬昌出白旄黄钺,起兵马十万,以西岐名将南宫适为先锋,辛甲为副将。又有姬、姜尚、申公豹等人随行,文王姬昌嘱咐上大夫散宜生代掌监理国事,乃放炮起行。文王姬昌所率乃是仁义之师,一路上秋毫无犯,鸡犬不惊;果如姬前言,民闻西伯侯兴师征讨崇侯虎,人人大悦,个个欣喜,尽来相迎。
料想西歧自姜尚拜相以来,民足物丰,兵强马壮;初次兴兵,当真犹如猛虎下高山,蛟龙离海岛,兵马路遇州府县镇,几乎望风而降。待到崇城,双方才有一战。只此一战,那崇侯虎早已尽失民心,士卒战心全无,自身又在朝歌,未在崇城中;其子崇应彪威德不足,未能服众,斗将又被南宫适、辛甲轻易挫败,当即大败而回,困守城池。
姬虽因前事,心中郁闷,但见已方取胜,亦是高兴,当即请令攻城。姜尚未及传令,却听文王姬昌插言道:“崇家父子作恶,与众百姓无干;今若攻城,恐城破之后,玉石俱焚,可怜无辜遭枉。孤此来不过救民,岂有更加不仁之举哉?切为不可。”姜尚见文王以仁义为重,并无异议,寻思正可围城打援;姬及众将却觉文王迂腐,寻思:“若是如此,一时如何取得崇城?”文王姬昌如不知众将心思?乃暗修一书,令南宫适往曹州来见崇黑虎。
崇黑虎原为崇侯虎之胞弟,但却素来不满乃兄残暴为人,虽是不满到底是同胞兄弟,却也不忍相弃,只好睁一眼闭一眼,惟今日接到文王收信,观看数遍,寻思:“我观文王之言,果然甚是有理;我宁可获罪於祖宗。怎背得获罪於天下,为万世人民切齿之骂名?”遂起兵马,假意来相助崇侯虎。恰逢崇侯虎闻讯,自朝歌归来,眼见崇黑虎顾念及兄弟手足之情,兴兵相救。自然喜不待言,岂料那崇黑虎竟心怀叵测,大意之下中了暗算,父子二人皆被崇黑虎以“鸿门之计”生擒,献于文王姬昌帐前。
正是:
独霸朝歌恃己强,惑君贪酷害忠良;谁知恶孽终须报,枭辕门已自亡。
文王姬昌素来以仁义为怀,近乎迂腐,若非崇侯虎父子当真恶贯满盈。岂肯默许他二人被斩?待级献到中军,文王却被骇得一惊,虽然得益于祖上传自明理的健体之法。一时未有大碍,亦未如原有轨迹那般就此病逝,但也埋下祸祟,精神却是大不如前。
恶即除,文王姬昌乃请崇黑虎代掌崇城,随后班师。岂料师回城中,却惊闻武成王黄飞虎身受那纣王迫害,携老父幼子逃至西歧,恳请收留。文王姬昌与武成王黄飞虎原乃至交。当日得脱大难,武成王黄飞虎亦曾出过大力,大惊之余,忽忙详问武成王黄飞虎何以竟倒反纣
原来武城王黄飞虎偶得一只神异灵禽,唤作“金眼神鹰”,此灵禽双目如灯,最擅降魔捉怪,辩识妖物。也合该有事,那一日。黄飞虎正与纣王在花园吃酒,恰逢妲已久在深宫,疏忽大意之下,不慎醉酒露了原形,在花园中游荡,此事本也非止一回,大抵妲已这十数年于朝歌积累功德颇多,妖气几已尽去,虽现妖身。却也无暴戾之气。纵被宫人所见也不妨碍,甚多有宫人知道此雪狐乃皇后娘娘眷养的灵物。从来无人敢犯。
那金眼神鹰却不管你是善是恶,见妖便抓,妲已一时不查,竟被抓伤了脸面。女子爱美之心人妖如是,更兼妲己毕竟尚有几分妖气,不免怀恨在心,遂设计纣王调戏黄飞虎之妻贾氏,妲己此次地本意却也并非是要害其性命,只求纣王因其妻而降罪黄飞虎,不意贾氏甚是刚烈,不甘受辱,当场坠楼自杀;又有黄飞虎之妹黄妃前来与纣王理论,竟也被纣王失手打死。黄飞虎身负此仇,只得反出朝歌;然而黄飞虎只当纣王无道,却不知妲已方是幕后主使。
武成王黄飞虎将前事叙述已毕,叹道:“此次五关之行当真险哉,先是潼关一役,本来后有恩师闻仲闻太师追赶,前有雄关相阻,那潼关守将陈桐有一秘宝火龙镖。连打周济、黄明,连我也受重创,若非早年失散之子黄天化,竟得机缘师从清虚道德真君,和其师适时赶来救助,飞虎早已魂归地府了,五关中最后一关汜水关更是凶险,那七将军余化的戮魂幡更是霸道,几将我一众人尽数擒了,如果不是又有五龙山云霄洞文殊广法天尊的门人金吒相救,几乎不能得见文王,当真是死过反生。”姬昌听罢,亦是感叹连连,也不管合适不合适,乃对黄飞虎说道:“事已至此,尚请武成王节哀,即至西歧,便如还家,若不嫌弃,可暂时屈就西歧。孤会传令百官,仍尊武成王之王爵。”
正是:
黄家出塞若飞鸢,盼至西岐拟到天;兵过五关人寂寂,将来几次血涓涓。
且说闻仲追赶黄飞虎未果,更被清虚道德真君以一场大雾引回朝歌,又闻文王姬昌将黄飞虎一家收留,竟尊其“开国武成王”之爵,寻思:“文王姬昌素来以仁义自许,然其日前不尊王令在先,想是真有了二心,所差者只是未曾打出旗号明言造反,朝庭一时腾不出手来,才容他逍遥至今。今日竟敢窝藏朝庭要犯,安能容其自行展,渐渐强盛,终成大患?”
当即乃遣朝歌名将晃田、晃雷兵讨西歧,以探虚实。岂料晃氏兄弟阵前不敌,被南宫适等将战败生擒,进而被黄飞虎劝降不说;竟敢又从姜尚之计,复来见闻仲,再骗军马三千,粮草无数。闻仲受此戏弄,怎肯甘休?原待亲征,却又放不下朝中事务,于是令神成大将军邱引,调青龙关总兵张桂芳,兴兵征讨西歧。
张桂芳久享盛名,身有左道之术傍身,临阵对将甚为厉害,也不须与你教授,只须唤人姓名,然后再道:“来将还不下马,更待何时!”敌将果然立时便栽下马来,或被生擒,或被当场击杀。又有座下先行官风林,亦是身怀左道之术,口中能吐一黑烟,黑烟中隐一红珠,劈面打来,击无不中,难防难避。
西歧诸将虽得武成王黄飞虎警告,奈何总有那不信邪的人。初战便有那文王姬昌十二子姬叔乾性急出战,虽然武艺还在那风林之上,奈何不敌对方左道之术,当场身死。
次日,两军再次开战,二阵对圆,黄飞虎来战张桂芳,果然被那张桂芳以左道之术唤下马来,险险被擒。幸有周纪、南宫适来救,方脱此厄,众军士适时抢回,当真险过剃头;然周纪、南宫适二人却把自己陪了进去,被对方生擒而去。
姜尚和申公豹早脱凡胎,修为已至天仙之境,尤其姜尚更已得太乙果位,原是不怕张桂芳和风林地左道之术的;然而,他两个谁也不愿自降身份,亲至阵前斗将。本来此厄原该由莲花化身的哪吒来解,奈何由于胡卢地介入,如今的哪吒并未剔骨还肉,自然更没有那莲花化身,就算真来,也未必能克制张桂芳地左道之术。
且说胡卢客居万寿山五庄观,时时关注天下大势、西歧异变,听说张桂芳兵伐西歧,方自惊醒此间变数,于是对镇元大仙说道:“姜尚入驻西歧日久,多有建树。如今刀兵已起,料想事态紧急,身边却无有可用之人,兄长不若择一门人去投,正可借势立功。”
镇元大仙笑道:“吾正有此意,却不知以贤弟之见,谁人最为合适?”胡卢答道:“几年前令徒孙郑伦忽放异彩,如今沉寂多年,想来修炼必然有成,待在苏护帐下,委实空耗光阴,不若令其辞了苏护,去投西歧,相助姜尚,倒是甚佳。”镇元大仙接道:“合该如此,以贤弟地天地玄功之妙,郑伦但凡略有所成,自不会惧那唤魂之术。”乃令童子通传郑伦。
郑伦即得师祖之命,不敢有违,况他在苏护手下,终日赋闲,并不受重用,遂向苏护辞行,望西歧而来。待到西歧,先和师叔姜尚见过,一叙长短;姜尚正在为难,实在不愿亲临战阵,即见郑伦来助,心中自是欢喜无限。竖日,姜尚点兵出城,令郑伦来战张桂芳及风林。
料想郑伦原就武艺精熟,又得镇元大仙赐下人生果筑基,进而修炼胡卢传下天地玄功地煞数变化,凭空更添三分勇力、七分道行。风林当先上来,战不数合,已是不敌;待拔马败走,用出那左道之术,口吐黑烟,暗藏红珠,意图反败为胜。岂料郑伦练就玄功,法身不坏,根本不曾闪避,但见红珠打得火星迸裂,竟是未损郑伦分毫。风林大惊失色间,早被郑伦反手一杵,早将风林打下马来,化作肉泥。
张桂芳观看多时,自认单凭武艺敌不过郑伦,何况即使敌得过,亦恐掌中银枪伤不得对方。然而先行官死于敌手,此仇不能不报,当下打马上阵,也不接战,径直喝道:“郑伦,还不下马受降,更待何时?”天地玄功神妙异常,外可强筋骨血肉,内能稳元神灵识;郑伦得人生果之助,早脱凡胎,已入太乙散数,自可保护己身无恙,乃笑道:“此等小术,焉能对吾有用?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且看吾术之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