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唐朝工科生 > 第二十章 伊予铜山

第二十章 伊予铜山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夏季,东海又东两千余里,由筑紫岛向东南六百里,“民兵”船队开始了新一年的巨鲸捕杀。一般的小须鲸到此时就不追猎,三到四头小须鲸以家庭为单位,能够稍稍地度过一个安全的暑假。

    然而它们的近亲,重达十四万斤的鳍鲸,即将面临锲而不舍的千里追杀。从西风带一路顺着东大洋的洋流,这些海洋巨兽,每一块血肉筋骨,都会价格不菲的利润。

    鳍鲸就是长须鲸,如果不是八年造大船,根本无法进行拖拽。并且巨鲸的速度远比舟船要快,“民兵”船队需要围杀,需要埋伏,需要守株待兔,甚至是等待着受伤的巨兽从船底悲鸣滑过……

    “满帆——”

    “满帆!满帆!满帆!”

    当当当当当……

    浇筑而成的鸣钟,被快速地晃动钟锤,远处,水面起复,能够看到一头巨兽狭长发达的背脊像一个穹顶,在水面翻转滑过。而背脊之上,还有一柄断了缆绳的捕鲸叉。如果是小须鲸,根本不需要捕鲸叉,直接混纺拖网就能将它们缠住,然后拖拽到码头,或者直接在大船附近宰杀。

    “传讯王老六!”

    “是!”

    砰!

    一发信号弹冲天而起,啪的一声炸开,几个呼吸后,远处同样升起一道火光,同样炸开一个花环。

    “王老六收到了!”

    “追!别让这头巨鲲跑了!”

    哗哗哗……

    海浪拍打着什么,水手们脑袋上包着布巾,一个个络腮胡子,穿着短打手握尖矛,关键时候,老练的“混江龙”们,要当机立断带着徒子徒孙跳海杀鲸。

    这是数年来的经验,更是数年来的勇气。

    搏击、搏浪、搏命,浩瀚大海,野性男儿。

    ……

    不知道什么时候,疲惫的水手们朝着西北赶路,船队亮着灯,于黑暗之中,海天一线皆为星火。虽然美丽,却依然疲惫。

    “淳于十二郎,海图星图罗盘你用对了没有?这真是筑紫岛?”

    “应该没错。就算不是筑紫岛,也是筑紫岛附近。”

    “夯货!睁大你的狗眼看看,那座山是伊予岛西北海上才能看到的。你他娘的跟老子说应该没错?咱们往西走!”

    那山上修了灯塔,是单道真让人前往伊予岛修的。伊予国的地方首领收了好处,同意了上国豪强的要求。

    “越智氏在附近有个码头,是和筑紫岛交换物资用的。不过还要往东北一段航程。”

    “你真是夯货啊。谁都知道今年我们要对伊予岛下手,越智氏东拼西凑,已经凑了一万多人马,就等着我们打过去!”

    伊予岛就是以后的四国岛,此时也的的确确分有四国,只是因为岛上多山多丘陵,粮食产量相当的低,把野人部族算上,可能才能凑足二十万人。

    西北伊予国的账面户口,越智氏对外吹逼说是有九万,然而实际上王万岁带着人把筑紫岛蚕食鲸吞之时,伊予国治所的卫戍力量,仅仅五百人左右,这还是因为伊予国之下对越智氏相当有敌意的缘故。

    “船长,你忘了?之前苏州船到过伊予国东北,在那里收购一批倭女,然后带了几块石头回来。”

    “铜山矿石?”

    “伊予国的人,肯定不认识矿石,也不知道那里有铜矿。咱们最好派人先去看看,要是真有,今年打了之后,最好让伊予国割让那块地给我们华润号。”

    船长舔了舔嘴唇,显然十分意动,忽地扭头看着淳于十二郎:“说起来,你这厮怕不是故意往这里窜吧?”

    “嘿……”

    淳于十二郎同样舔了舔嘴唇,眼睛在船灯下闪着光:“那头巨鲲,正好在伊予国发卖,鲸肉在这群土人眼中,也是肉食美味。船长,你看如何?”

    “好!若是真有铜山,下半辈子不用愁了。不是,是三代不愁!”

    东大洋的海风,吹动了水上男儿的心。而此时,已经到了收麦的时节,闷热的江汉平原,丘陵之间的小麦,已经明黄一片。田间地头,都是已经组织起来的民夫劳力。数不清的人头攒动,大量的人力打谷机被投入使用。

    规划妥当的村落,都有长史府建设的晒场,这些晒场用来翻晒麦子。因为用了水泥,造价对很多村落来说,算得上不菲。不过他们都是分期付款,每年用税赋缴纳后的粮食收益中的一成来支付。

    承担多寡,不算田亩数量,只以当年粮食总产量为准。放在别州,兴许很难这样推行,然而在沔州,这一州二县之地,又被杀了流放一批地方豪强,张德就算不是说一不二,也是威严十足。

    “宗长,东海急件。筑紫岛的。”

    “嗯?”

    老张一愣,抖开信封,看了一边信上内容,有些讶异:“这伊予岛上竟然有个铜山?而且估算产量不会低?”

    “王太史的弟子,去了几个,有个极善炼铜,当不会作假。”

    “这信上说的可是年产五十万贯以上。”

    “这……”

    国内缺铜缺金银,也因为这个原因,虽然唐朝有完整的货币体系,但担当货币主力的却不是开元通宝,而是绢布。尽管在财政反映上,武德四年之后的财政结算,也是以折算为多少钱来计算,但一枚枚铜钱,在十年前,张德依然记得,那可是相当的有购买力。

    一枚开元通宝,在武德年,可以买到半斗米。除开天灾人祸导致的物价上扬,常态下的开元通宝,在没有大量铜锭输入之前,购买力都是相当强劲。

    但随着铜锭大量贸易以及走私进入唐朝,长安洛阳这样的富裕地区,一斗米又来到了十五文的价钱,而且是上扬态势。

    这一回的价格上扬,却并没有什么感觉。这是因为,大量的铜锭在长安洛阳地区熔融重铸成开元通宝。

    几乎所有的粮商都断定,长安粮价明年一定会冲到二十文一斗。除开西域、交州、天竺的铜锭输入,更多的铜锭通过登莱、苏州进入中原,这是不能说的秘密。

    虽然全国范围依然是“钱荒”状态,但长安洛阳两京之间,却因为短时间大量的铜钱输入,没有流通到下级州县,形成了短期内区域内的“通货膨胀”。

    这样一个大帝国,想要通过挖矿手段来解决“钱荒”,是完全没可能的。但是,伊予岛上发现这么一个年产量极高的铜山,不仅仅是“忠义社”中内部要狂欢,那些外围的同盟,甚至是朝廷中的奥援,都会像是闻着血腥味的鲨鱼,片刻都不会停地要将铜山中的每一块碎渣榨出铜汁来。

    “这样,七郎,你辛苦一趟,去洛阳,把伊予岛铜山丰产这件事情,宣扬到‘风流薮泽’之地的歌姬,也要如数家珍。”

    “是,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