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 地球的发展史(二)
推荐阅读:风起龙城、第九特区、英雄联盟:我的时代、问道章、创业吧学霸大人、道君、未来天王、主神崛起、天机之神局、大国重工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又称泥盆纪大灭绝。
泥盆纪,地质年代名称,紫薇的专家用了另一个名词,但张斌辉马上反应到了地球上的说法,他自动理解了。
泥盆纪是古生代第四纪,约开始于4。05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
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地层相应的分为下、中、上3个统。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变。
表现为陆地面积扩大,陆相地层的发育,生物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成分也显著改变。
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
最重要的是从总鳍类演化而来的,两栖类、爬行类的祖先四足类,也就是四足脊椎动物开始出现。
根据研究,泥盆纪时期是温暖的。化石记录说明当时远至北极地区都处于温带气候。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一`本`读`小说`ybdu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发生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二叠纪,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二叠纪分为早二叠世,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
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拼接形成联合古大陆。
这个时候,陆地的面积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这名紫薇学者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学者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
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
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减少,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
随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这名学者认为,地球上的这次大灭绝现象,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三叠纪,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纪,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崛起,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
三叠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
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从三叠纪起,陆相沉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
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
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灭绝,此次灾难并无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出现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当看到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分析,张斌辉的精神振作了起来,因为这是他相对较熟悉的知识,地球上也有深入的研究理论,甚至在作品中都有大量的体现。
因为,这次灭绝,统治地球的无敌恐龙消失了。
在地球上,我们把这一次物种灭绝,称为白纪大灭绝或恐龙大灭绝。
白纪是中生代最后的一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
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位于侏罗纪之下、新生界之上。
白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层。
白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
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
在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
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零点几至几个百万年之久。
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有恐龙。
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距今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又称泥盆纪大灭绝。
泥盆纪,地质年代名称,紫薇的专家用了另一个名词,但张斌辉马上反应到了地球上的说法,他自动理解了。
泥盆纪是古生代第四纪,约开始于4。05亿年前,结束于3。5亿年前,持续约5000万年。
泥盆纪分为早、中、晚3个世,地层相应的分为下、中、上3个统。泥盆纪古地理面貌较早古生代有了巨大的改变。
表现为陆地面积扩大,陆相地层的发育,生物界的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陆生植物、鱼形动物空前发展,两栖动物开始出现,无脊椎动物的成分也显著改变。
泥盆纪是脊椎动物飞越发展的时期,鱼类相当繁盛,各种类别的鱼都有出现,故泥盆纪被称为“鱼类的时代”。
最重要的是从总鳍类演化而来的,两栖类、爬行类的祖先四足类,也就是四足脊椎动物开始出现。
根据研究,泥盆纪时期是温暖的。化石记录说明当时远至北极地区都处于温带气候。第二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泥盆纪晚期,其原因也是地球气候变冷和海洋退却。
在距今约3。65亿年前的泥盆纪后期,`一`本`读`小说`ybdu历经两个高峰,中间间隔100万年,发生地球史上第二次物种灭绝事件,海洋生物遭到重创。
第三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二叠纪,二叠纪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纪,也是重要的成煤期。
二叠纪分为早二叠世,中二叠世和晚二叠世。二叠纪开始于距今约2。95亿年,延至2。5亿年,共经历了4500万年。
二叠纪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古板块间的相对运动加剧,世界范围内的许多地槽封闭并陆续地形成褶皱山系,古板块间逐渐拼接形成联合古大陆。
这个时候,陆地的面积进一步扩大,海洋范围缩小,自然地理环境的变化,促进了生物界的重要演化,预示着生物发展史上一个新时期的到来。
距今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大灭绝事件,估计地球上有96%的物种灭绝,其中90%的海洋生物和70%的陆地脊椎动物灭绝。
三叶虫、海蝎以及重要珊瑚类群全部消失。陆栖的单弓类群动物和许多爬行类群也灭绝了。
这次大灭绝使得占领海洋近3亿年的主要生物从此衰败并消失,让位于新生物种类,生态系统也获得了一次最彻底的更新,为恐龙类等爬行类动物的进化铺平了道路。
这名紫薇学者认为,这一大灭绝是地球历史从古生代向中生代转折的里程碑。其他各次大灭绝所引起的海洋生物种类的下降幅度都不及其1/6,没有使生物演化进程产生如此重大的转折。
学者认为,在二叠纪曾经发生海平面下降和大陆漂移,造成了最严重的物种大灭绝。
所有的大陆聚集成了一个联合的古陆,富饶的海岸线急剧减少,大陆架也缩小了,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很多物种的灭绝是因为失去了生存空间。
更严重的是,当浅层的大陆架暴露出来后,原先埋藏在海底的有机质被氧化,这个过程消耗了氧气,释放出二氧化碳。大气中氧的含量减少,对生活在陆地上的动物非常不利。
随着气温升高,海平面上升,又使许多陆地生物遭到灭顶之灾,海洋里也成了缺氧地带。地层中大量沉积的富含有机质的页岩是这场灾难的证明。
这名学者认为,地球上的这次大灭绝现象,是由气候突变、沙漠范围扩大、火山爆发等一系列原因造成。
第四次生物大灭绝发生在三叠纪,三叠纪是中生代的第一纪,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崛起,它位于二叠纪和侏罗纪之间。
三叠纪始于距今2。5亿年至2。03亿年,延续了约5000万年。海西运动以后,许多地槽转化为山系,陆地面积扩大,地台区产生了一些内陆盆地。
新的古地理条件导致沉积相及生物界的变化。从三叠纪起,陆相沉积在世界各地,尤其在中国及亚洲其它地区都有大量分布。
古气候方面,三叠纪初期继承了二叠纪末期干旱的特点;到中、晚期之后,气候向湿热过渡,由此出现了红色岩层含煤沉积、旱生性植物向湿热性植物发展的现象。植物地理区也同时发生了分异。
距今1。95亿年前的三叠纪末期,估计有76%的物种,其中主要是海洋生物灭绝,此次灾难并无特别明显的标志,只发现海平面下降之后又上升,出现大面积缺氧的海水。
当看到第五次生物大灭绝的分析,张斌辉的精神振作了起来,因为这是他相对较熟悉的知识,地球上也有深入的研究理论,甚至在作品中都有大量的体现。
因为,这次灭绝,统治地球的无敌恐龙消失了。
在地球上,我们把这一次物种灭绝,称为白纪大灭绝或恐龙大灭绝。
白纪是中生代最后的一纪,始于距今1。37亿年,结束于距今6500万年,其间经历了7000万年。
无论是无机界还是有机界在白纪都经历了重要变革。位于侏罗纪之下、新生界之上。
白纪是中生代地球表面受淹没程度最大的时期,在此期间北半球广泛沉积了白层。
白层是一种极细而纯的粉状灰岩,是生物成因的海洋沉积,主要由一种叫做颗石藻的钙质超微化石和浮游有孔虫化石构成。
在距今6500万年前白纪末期,发生了地球史上第五次生物大灭绝事件,约75%80%的物种灭绝。
在五次大灭绝中,这次大灭绝事件最为著名,因长达14000万年之久的恐龙时代在此终结,海洋中的菊石类也一同消失。
其最大贡献在于消灭了地球上处于霸主地位的恐龙及其同类,并为哺乳动物及人类的最后登场提供了契机。
这次灾难来自于地外空间和火山喷发,在白纪末期发生的一次或多次陨星雨造成了全球生态系统的崩溃。
撞击使大量的气体和灰尘进入大气层,以至于阳光不能穿透,全球温度急剧下降,黑云遮蔽地球长达零点几至几个百万年之久。
植物不能从阳光中获得能量,海洋中的藻类和成片的森林逐渐死亡,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被破坏,大批的动物因饥饿而死,其中就有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