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8章 凭吊古迹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418章 凭吊古迹
面对陈文昭的质问,李庆答道:
“本官听闻有贼子要攻打须城,故而前来协防,陈知府为何紧闭城门?”
陈文昭气得直发抖,
“哪有什么贼子要打须城?你分明就是那个最大的贼寇!”
李庆也懒得与他动嘴皮子,当即挥兵攻城,
在这东平府地界,李庆与其麾下的兵马可以说是威名赫赫,有谁敢与之交战?
况且自从董平调回东京后,此时的兵马统制官还是陈文昭的族亲,没甚本事,须城官兵没一个服他的。
几通炮响后,守城的官兵便去主动打开城门投降,迎了李庆的大军入内,
陈文昭气得几近昏厥,却也无可奈何,在亲信的护送下匆匆逃出城去,日夜兼程赶往东京……
李庆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这东平府治所须城后,又派兵分别去了老家阳谷县还有那曾经领兵收复过的中都县,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把这两县夺了下来。
至此,只用时七八天左右,东平府全境便这么轻轻松松的被李庆所掌控。
当初夺取齐州时,还与慕容彦达的青徐兵于济水之畔血战了一场,又在章丘城打了几天防御战,这才得以强占了齐州。
但这东平府的五县之地,因是李庆起家的所在,其实早就被他渗透得差不多了,百姓都十分的推崇他,
此前之所以没有出手,不过是在顾及到朝廷的压力罢了。
现在没了顾忌后,这东平府在李庆威名赫赫的精兵强将面前,自然是如摧枯拉朽一般,顷刻间便全都攻占了去。
至此,李庆已有了两个州府的地盘,但犹不满足于此,继续挥兵南下,去夺了属于济州的任城县。
这任城即为后世的济宁市,之前朱武初见李庆时也曾说过,此地放眼于整个山东的西部来说,是个兵家必争之地。
任城县在中都县的南边,“南通江淮,北接河济。在战国时,苏秦所云亢父之险也”。
此地邻近隋炀帝时开通的京杭大运河,至今仍可通船航行,南北漕运多走此路。
由此可见,任城一地,不但有地势的险要,并且实为“南北转输要地,闭则为锁钥,开则为通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旱码头”。
得了此地,便顿有南北转运之便利,可作中转站,也可据险而守,以为东进齐鲁之前哨、抑或西取河北之壁垒,甚至南下、北上的前锋。
是以“东方有事,必争任城”。
任城附近的大运河之所以至今仍能通航,主要原因是此地水资源极为丰富,南边有运河贯穿而过的昭阳湖、微山湖等“南四湖”,桓沟、洸水、泗水等诸多河流都发源于这里。
其中,泗水几乎便是从现在杜恭控制的兖州南五县贯穿而过,洸水则勾连了兖州北部的汶水。
以前李庆要想图谋兖州南部五县时,只能从奉符县南下,一路上有几处杜恭修建的险要关隘。
上次之所以能轻易的兵临瑕县城下,不过是仗这界首镇大败杜恭的威势罢了。
此时距离之前的大败已过去了大半年,杜恭靠着兖州五县的富庶,早已是恢复了些元气来,
李庆若是再跟上次那样从奉符县出兵,定没有那么简单。
但现在夺取了这任城后,兖州对李庆来说已是门户洞开,恰似一个送入新房后被剥去了衣服的小姑娘……
不过李庆没急着去打兖州,
现在慕容彦达已经以呼延灼为帅,自莱芜县举兵三万南下,与杜恭鏖战于静封关城之下,
那兖州南五县,李庆绝不容慕容彦达吞并,但却不能过早的介入其中。
这里面的时机,得把握好,如此才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李庆此时立在战场的船头上,望着前边平静的水面,笑着向身旁的张顺、李俊、阮氏兄弟等人问道:
“你们可知道这桓沟的来历?”
李庆刚领兵夺取了任城这战略要地,故而兴致很大,
但张顺等人要么是大老粗一个,要么便非是本地人,哪会知道这么一条河道的来历?
一旁的许贯中替他们回答道:
“东晋太和四年,桓温北伐燕国慕容氏,六月率水军从泗水至金乡县,
由于恰逢大旱,水道不通,遂派毛穆之在巨野泽开渠三百余里,沟通了泗水、汶水、济水,并从济水通黄河,世称桓公沟或桓沟。”
(东晋的巨野泽,大体上便是这时的梁山泊。)
东晋一朝,北伐中原一直都是其主题,其中最著名的除了那位“闻鸡起舞”的祖逖北伐之外,便当数那桓温北伐了。
桓温此人是晋明帝的驸马,后来因溯江而上灭亡了巴蜀的成汉政权而名声大震,后来又数次北伐中原,战功累累。
不过此人在后世的名声却远不及祖逖,因为桓温后期独揽朝政,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晚年时更是逼迫朝廷给他加九锡而不得。
在他死后,其子桓玄发动了叛乱,逼迫晋帝禅位,建立了短暂的“桓楚”政权,最后却是早就了刘裕的崛起……
张顺、阮氏兄弟等人自许贯中口里得知了这桓沟的来历后,都不由的啧啧称奇了一番,
唯有李俊、许贯中等人沉默不语,暗自琢磨着李庆为何会提起这桓温来。
李庆笑着解释道:
“不过是一时有些感慨而已,
桓温此人有才能,有权势,又有野心,生前何等风光,谁知最后却是落得个背负骂名、全族皆灭的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许贯中问:
“不知主公觉得为何桓温此人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李庆沉吟了一番后,说道:
“归结其原因,或能说个几天几夜,总的来说,不外乎是‘天时不在’四字……”
桓温以北伐中原而独揽大权,却遭遇了慕容垂这等强敌,以致有枋头大败,
于内,东晋皇室仍得民心,又有谢安这等能臣在朝着与他斡旋,虽位高权重,却也不是为所欲为,
待他觉得时间成熟,想要篡位之时,却已是将近六十岁的暮年,活生生被谢安拖死了。
故而李庆才会总结为他的失败,乃不得“天时”。
凭吊了古人古迹之后,李庆望着这桓沟,心里却想,他现在若是想相仿桓温的话,却不知天时是否在身?
第418章 凭吊古迹
面对陈文昭的质问,李庆答道:
“本官听闻有贼子要攻打须城,故而前来协防,陈知府为何紧闭城门?”
陈文昭气得直发抖,
“哪有什么贼子要打须城?你分明就是那个最大的贼寇!”
李庆也懒得与他动嘴皮子,当即挥兵攻城,
在这东平府地界,李庆与其麾下的兵马可以说是威名赫赫,有谁敢与之交战?
况且自从董平调回东京后,此时的兵马统制官还是陈文昭的族亲,没甚本事,须城官兵没一个服他的。
几通炮响后,守城的官兵便去主动打开城门投降,迎了李庆的大军入内,
陈文昭气得几近昏厥,却也无可奈何,在亲信的护送下匆匆逃出城去,日夜兼程赶往东京……
李庆几乎兵不血刃的拿下了这东平府治所须城后,又派兵分别去了老家阳谷县还有那曾经领兵收复过的中都县,也是不费吹灰之力的把这两县夺了下来。
至此,只用时七八天左右,东平府全境便这么轻轻松松的被李庆所掌控。
当初夺取齐州时,还与慕容彦达的青徐兵于济水之畔血战了一场,又在章丘城打了几天防御战,这才得以强占了齐州。
但这东平府的五县之地,因是李庆起家的所在,其实早就被他渗透得差不多了,百姓都十分的推崇他,
此前之所以没有出手,不过是在顾及到朝廷的压力罢了。
现在没了顾忌后,这东平府在李庆威名赫赫的精兵强将面前,自然是如摧枯拉朽一般,顷刻间便全都攻占了去。
至此,李庆已有了两个州府的地盘,但犹不满足于此,继续挥兵南下,去夺了属于济州的任城县。
这任城即为后世的济宁市,之前朱武初见李庆时也曾说过,此地放眼于整个山东的西部来说,是个兵家必争之地。
任城县在中都县的南边,“南通江淮,北接河济。在战国时,苏秦所云亢父之险也”。
此地邻近隋炀帝时开通的京杭大运河,至今仍可通船航行,南北漕运多走此路。
由此可见,任城一地,不但有地势的险要,并且实为“南北转输要地,闭则为锁钥,开则为通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水旱码头”。
得了此地,便顿有南北转运之便利,可作中转站,也可据险而守,以为东进齐鲁之前哨、抑或西取河北之壁垒,甚至南下、北上的前锋。
是以“东方有事,必争任城”。
任城附近的大运河之所以至今仍能通航,主要原因是此地水资源极为丰富,南边有运河贯穿而过的昭阳湖、微山湖等“南四湖”,桓沟、洸水、泗水等诸多河流都发源于这里。
其中,泗水几乎便是从现在杜恭控制的兖州南五县贯穿而过,洸水则勾连了兖州北部的汶水。
以前李庆要想图谋兖州南部五县时,只能从奉符县南下,一路上有几处杜恭修建的险要关隘。
上次之所以能轻易的兵临瑕县城下,不过是仗这界首镇大败杜恭的威势罢了。
此时距离之前的大败已过去了大半年,杜恭靠着兖州五县的富庶,早已是恢复了些元气来,
李庆若是再跟上次那样从奉符县出兵,定没有那么简单。
但现在夺取了这任城后,兖州对李庆来说已是门户洞开,恰似一个送入新房后被剥去了衣服的小姑娘……
不过李庆没急着去打兖州,
现在慕容彦达已经以呼延灼为帅,自莱芜县举兵三万南下,与杜恭鏖战于静封关城之下,
那兖州南五县,李庆绝不容慕容彦达吞并,但却不能过早的介入其中。
这里面的时机,得把握好,如此才能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李庆此时立在战场的船头上,望着前边平静的水面,笑着向身旁的张顺、李俊、阮氏兄弟等人问道:
“你们可知道这桓沟的来历?”
李庆刚领兵夺取了任城这战略要地,故而兴致很大,
但张顺等人要么是大老粗一个,要么便非是本地人,哪会知道这么一条河道的来历?
一旁的许贯中替他们回答道:
“东晋太和四年,桓温北伐燕国慕容氏,六月率水军从泗水至金乡县,
由于恰逢大旱,水道不通,遂派毛穆之在巨野泽开渠三百余里,沟通了泗水、汶水、济水,并从济水通黄河,世称桓公沟或桓沟。”
(东晋的巨野泽,大体上便是这时的梁山泊。)
东晋一朝,北伐中原一直都是其主题,其中最著名的除了那位“闻鸡起舞”的祖逖北伐之外,便当数那桓温北伐了。
桓温此人是晋明帝的驸马,后来因溯江而上灭亡了巴蜀的成汉政权而名声大震,后来又数次北伐中原,战功累累。
不过此人在后世的名声却远不及祖逖,因为桓温后期独揽朝政,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晚年时更是逼迫朝廷给他加九锡而不得。
在他死后,其子桓玄发动了叛乱,逼迫晋帝禅位,建立了短暂的“桓楚”政权,最后却是早就了刘裕的崛起……
张顺、阮氏兄弟等人自许贯中口里得知了这桓沟的来历后,都不由的啧啧称奇了一番,
唯有李俊、许贯中等人沉默不语,暗自琢磨着李庆为何会提起这桓温来。
李庆笑着解释道:
“不过是一时有些感慨而已,
桓温此人有才能,有权势,又有野心,生前何等风光,谁知最后却是落得个背负骂名、全族皆灭的下场,真是可悲可叹。”
许贯中问:
“不知主公觉得为何桓温此人会落得这样的下场?”
李庆沉吟了一番后,说道:
“归结其原因,或能说个几天几夜,总的来说,不外乎是‘天时不在’四字……”
桓温以北伐中原而独揽大权,却遭遇了慕容垂这等强敌,以致有枋头大败,
于内,东晋皇室仍得民心,又有谢安这等能臣在朝着与他斡旋,虽位高权重,却也不是为所欲为,
待他觉得时间成熟,想要篡位之时,却已是将近六十岁的暮年,活生生被谢安拖死了。
故而李庆才会总结为他的失败,乃不得“天时”。
凭吊了古人古迹之后,李庆望着这桓沟,心里却想,他现在若是想相仿桓温的话,却不知天时是否在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