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郭子仪的决断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十七章郭子仪的决断“隆隆!”
如雷的蹄声惊天动地,震得地此都在抖动,二十万唐军在郭子仪的率领下,快速前进。
二十万唐军占地数十里,好象一片涌动的海潮,黑压压一片,很有威势,很是骇人。
溅起的烟尘组成一朵巨大的乌云,垂地遮天,半边天空黑沉沉的。
将士们欢天喜地,精神抖擞,极是振奋,一边行军,一边议论。
“大唐终于对大食用兵了,我们有幸能参与此战,这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是啊,能参与此战,此生何憾?”
“自从太宗年间大食攻灭波斯起,大食就与大唐为敌。那时节,大食的国力不强,还未东进,未与大唐刀兵相见,两国的交手主要是在邦交斡旋。后来,大食国力强盛,版图急剧扩张,大举东进,攻占安国等地,与大唐接壤,终于在西域刀兵相见,大战数十年。”
“数十年来,大食虽是屡为大唐所败,却是败而不衰,屡败屡战。而大唐为吐蕃牵制,难以大举西进。如今,大唐灭了吐蕃,终于可以全力西进,与大食决一死战了。”
唐朝与大唐交手百年,真正刀兵相见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在唐玄宗时期。
“可惜啊,若是太宗皇上当年不拒绝出兵,而是果断的派出大唐西进,增援波斯,让大食无法灭掉波斯,大食的气焰不会有今曰之盛。”
唐太宗年间,大食进攻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在灭亡之际派使者入长安,向唐太宗求救,请求唐太宗派兵增援。这事太过重大,唐太宗举棋不定,难以决断,遂与大臣再三商议,最后拒绝了。
这事唐人妇孺皆知,很是惋惜。
在唐太宗时期,大食的国力并不强,处在奠基期。直到大食灭掉波斯,其国力才大为提升。要知道,波斯帝国是中东地区的老牌帝国,在中东地区称霸上千年,积累的底蕴不需要说的,灭掉波斯帝国后,大食得到波斯帝国的积累,无论是疆域,还是文明、科技,都有一个质的提升。
从此以后,大食就变得异常强大,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唐太宗年间的确是阻止大食崛起的良机,可惜的是,唐太宗拒绝了。
“太宗皇上精明过人,一代雄主,为何拒绝出兵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唐朝百姓的问题,讨论了上百年,却是没有结果。
尤其是在唐朝对大食大举出兵之际,唐人主讨论得更加多了,茶余饭后总要议论一通当年唐太宗拒绝出兵的原因。
“太宗皇上是不得不拒绝。”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只见郭子仪和李光弼并骑而来。
“不得不拒绝?为何呀?”将士们听得更加糊涂了。
唐太宗当年拒绝出兵,错失了一个扑灭大食帝国的良机,这让人惋惜不已。尤其是,后来大食为祸曰烈,对唐朝的威胁越来越大之后,唐人就更加惋惜了,很是感慨,若是当年唐太宗出兵的话,就不会有今曰大食之祸。
“将军,是不是路途太过遥远?”有兵士大声问道。
唐太宗拒绝出兵一事,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路途太过遥远,难以补给,后勤的压力太大,这才不得不拒绝出兵。
这不仅是后人的看法,也是当时唐人的主要看法。
“路途遥远,我们大唐男儿不怕,莫要说去波斯,就是天之角,海之涯,大唐男儿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可惜,太宗皇上却拒绝出兵。”又有兵士狠狠摇头,惋惜之意再明白不过了。
“说得好!”郭子仪和李光弼齐声赞赏:“大唐男儿不惧任何艰险,此去大食虽是万里之遥,大唐男儿又何惧?”
“大唐男儿无惧!”将士们齐声高喝响应。
“太宗皇上之所以拒绝出兵,并不是路途遥远,补给不上,而是因为在当时,大唐要出兵,必需从突厥的土地上通过。而突厥是大唐的死敌,绝不允许大唐从突厥的土地上通过。”郭子仪为将士们解释,道:“要想出兵增援波斯,必先得灭掉突厥。若是突厥不灭,大唐之军无法通过。”
郭子仪说的突厥是指西突厥。
突厥本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南北朝时期强大起来,统一了大漠,成为雄踞大漠的庞然大物。自此以后,突厥就开始对中原进行滋扰、掳掠,为祸曰烈。
在隋文帝刚刚登基之时,突厥就出兵十几万大军进攻北方,为的是威慑隋文帝,要给隋文帝下马威,要让隋文帝屈服,捞取最大的好处。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代雄主,当然不会屈服,沉重应对,调集兵马,依据长城进行防御,终于抵挡住了突厥的进攻,暂时解除了突厥之危。
这次事件使得隋文帝敏锐的意识到突厥的威胁,一方面花费大力气重修长城,调集兵马,驻守于此,这道以长城为依托的防线很好的抵挡了突厥的进攻,为隋文帝统一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后人多骂秦始皇修长城劳民伤财,而又没有用处,这不过是不了解情况,乱说一气。要是没有长城,隋文帝能以对付北方的突厥,难以统一中国。
另一方面,隋文帝寻思彻底解决突厥的良策。当时的突厥非常强大,实力强横,比起强横的匈奴一点也不逊色。更让隋文帝难办的是,当时的中国不象汉朝那样是统一的王朝,而是南北分裂,要彻底解决突厥谈何容易,比登天还要难。
就在这时候,隋文帝发现了一个人才,叫长孙晟。说起长孙晟,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大名,不过,只要说起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知道的人就很多。长孙晟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老爹。
长孙晟向隋文帝提出扶弱抑强,分化瓦解之策,就是在突厥内部挑起矛盾,让突厥内乱。突厥诸部中,谁强隋朝就派军打谁,谁弱就扶锄谁,让突厥总是谁也奈何不了谁,无法统一,力气无量集中。
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把一个强大的突厥大帝国一分为二,遂有东!!突厥和西突厥之分。
突厥分裂之后,隋唐两朝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先后灭掉了东!!突厥和西突厥。后人多把突厥灭亡的功劳算在李靖和苏定方头上,其实,灭掉突厥的真正大功臣是长孙晟。若无他的奇策,突厥不分裂,而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的话,唐朝要想灭突厥很难很难。
波斯灭国之际,唐朝虽然灭了东!!突厥,西突厥还没有灭亡。而唐朝因为灭了东!!突厥,正在筹备灭西突厥一事,无法分兵西进增援波斯。更别说,要去波斯,必须要从西突厥的领土上经过,作为死敌,西突厥会让唐军通过吗?
答案不言自明,无论如何不会允许唐军通过。不仅不让唐军通过,反而会派出军队攻击唐军,这是必须的结果。
以唐太宗的精明,并非不知道增援波斯的好处,只是力有不逮,最终才不得不拒绝出兵。
要知道,唐太宗朝人才众多,贤臣无数,名将如云,猛将千员,若是有机会,唐太宗岂能错失?
条件不成熟,实令人惋惜。
“将军所言极是有理,今曰方知太宗皇上拒绝出兵的原因。可惜了,若是晚上数十年,大唐灭了的突厥,打通了与大食的交通,一定会出兵。”将士们恍然,大是感慨。
“没错。”郭子仪问道:“眼下到什么位置了?”
“我刚刚问过,我们所在位置正是龟兹的正北方向。”李光弼眼中精光暴射:“郭将军,这是我们的机会呀。”
“你说得不错,这的确是我们的良机。”郭子仪眉头一拧,道:“大帅让我们临机决断,是去碎叶城,还是折向南方,直取龟兹,由我们定。眼下的位置非常好,只要我们折向南行,直插龟兹的西面,截取在龟兹的波斯大军退路,就可以全歼波斯大军。再有大帅率军从东面进攻,我们里应外合,全歼大食的成算很高。”
李光弼的眉头紧拧,沉吟着道:“眼下的确是一个难得的良机。可是,要实现这一谋划,还将面临天大的困难。”
“我们在大漠中,大帅从丝绸之路进入西域,两军相距遥远,难以协调,难以同声发起进攻。”郭子仪接过话头,道:“若困难仅仅是这样的话,倒还好办,我们与大帅有飞鹰,只需加强联络就成。”
“真正的困难在龟兹,谁也不知道龟兹难坚持到何时?”李光弼很是忧虑,道:“若从全局看,即使龟兹被攻破,对于我们的坏处也不是很大,只要能把大食军队全歼在龟兹城下,这点代价我们付得起。”
说到此处,李光弼话锋一转,道:“高都护以区区数千之众,独对大食数十万之众,其间的艰难险阻,难以想象。在我们进入西域之后,若是发生此等事,这岂不是寒将士之心?”
高仙芝困守孤城,以区区数千之众与阿布?穆斯林的数十万大军对抗,这是何等的气慨,气壮河山,若是在唐朝援军没有进入西域之时龟兹陷落,倒没什么。若是在唐朝大军进入西域后,龟兹陷落,那就太伤人心了。
“大帅明白此点,这才明知可以利用龟兹做一篇大文章,却是没有谋划。”郭子仪脸色一肃,道:“我意,我们先折向南行,准备进攻龟兹。同时,派出飞鹰,与大帅协调,看看能否成功?”
“我赞成。”李光弼重重点头。
(未完待续)
第十七章郭子仪的决断“隆隆!”
如雷的蹄声惊天动地,震得地此都在抖动,二十万唐军在郭子仪的率领下,快速前进。
二十万唐军占地数十里,好象一片涌动的海潮,黑压压一片,很有威势,很是骇人。
溅起的烟尘组成一朵巨大的乌云,垂地遮天,半边天空黑沉沉的。
将士们欢天喜地,精神抖擞,极是振奋,一边行军,一边议论。
“大唐终于对大食用兵了,我们有幸能参与此战,这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是啊,能参与此战,此生何憾?”
“自从太宗年间大食攻灭波斯起,大食就与大唐为敌。那时节,大食的国力不强,还未东进,未与大唐刀兵相见,两国的交手主要是在邦交斡旋。后来,大食国力强盛,版图急剧扩张,大举东进,攻占安国等地,与大唐接壤,终于在西域刀兵相见,大战数十年。”
“数十年来,大食虽是屡为大唐所败,却是败而不衰,屡败屡战。而大唐为吐蕃牵制,难以大举西进。如今,大唐灭了吐蕃,终于可以全力西进,与大食决一死战了。”
唐朝与大唐交手百年,真正刀兵相见的时间并不长,主要是在唐玄宗时期。
“可惜啊,若是太宗皇上当年不拒绝出兵,而是果断的派出大唐西进,增援波斯,让大食无法灭掉波斯,大食的气焰不会有今曰之盛。”
唐太宗年间,大食进攻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在灭亡之际派使者入长安,向唐太宗求救,请求唐太宗派兵增援。这事太过重大,唐太宗举棋不定,难以决断,遂与大臣再三商议,最后拒绝了。
这事唐人妇孺皆知,很是惋惜。
在唐太宗时期,大食的国力并不强,处在奠基期。直到大食灭掉波斯,其国力才大为提升。要知道,波斯帝国是中东地区的老牌帝国,在中东地区称霸上千年,积累的底蕴不需要说的,灭掉波斯帝国后,大食得到波斯帝国的积累,无论是疆域,还是文明、科技,都有一个质的提升。
从此以后,大食就变得异常强大,成了一个庞然大物。
唐太宗年间的确是阻止大食崛起的良机,可惜的是,唐太宗拒绝了。
“太宗皇上精明过人,一代雄主,为何拒绝出兵呢?”这个问题一直是困扰唐朝百姓的问题,讨论了上百年,却是没有结果。
尤其是在唐朝对大食大举出兵之际,唐人主讨论得更加多了,茶余饭后总要议论一通当年唐太宗拒绝出兵的原因。
“太宗皇上是不得不拒绝。”一个洪亮的声音响起,只见郭子仪和李光弼并骑而来。
“不得不拒绝?为何呀?”将士们听得更加糊涂了。
唐太宗当年拒绝出兵,错失了一个扑灭大食帝国的良机,这让人惋惜不已。尤其是,后来大食为祸曰烈,对唐朝的威胁越来越大之后,唐人就更加惋惜了,很是感慨,若是当年唐太宗出兵的话,就不会有今曰大食之祸。
“将军,是不是路途太过遥远?”有兵士大声问道。
唐太宗拒绝出兵一事,很多人把原因归结于路途太过遥远,难以补给,后勤的压力太大,这才不得不拒绝出兵。
这不仅是后人的看法,也是当时唐人的主要看法。
“路途遥远,我们大唐男儿不怕,莫要说去波斯,就是天之角,海之涯,大唐男儿也不会皱一下眉头。可惜,太宗皇上却拒绝出兵。”又有兵士狠狠摇头,惋惜之意再明白不过了。
“说得好!”郭子仪和李光弼齐声赞赏:“大唐男儿不惧任何艰险,此去大食虽是万里之遥,大唐男儿又何惧?”
“大唐男儿无惧!”将士们齐声高喝响应。
“太宗皇上之所以拒绝出兵,并不是路途遥远,补给不上,而是因为在当时,大唐要出兵,必需从突厥的土地上通过。而突厥是大唐的死敌,绝不允许大唐从突厥的土地上通过。”郭子仪为将士们解释,道:“要想出兵增援波斯,必先得灭掉突厥。若是突厥不灭,大唐之军无法通过。”
郭子仪说的突厥是指西突厥。
突厥本是北方的游牧民族,在南北朝时期强大起来,统一了大漠,成为雄踞大漠的庞然大物。自此以后,突厥就开始对中原进行滋扰、掳掠,为祸曰烈。
在隋文帝刚刚登基之时,突厥就出兵十几万大军进攻北方,为的是威慑隋文帝,要给隋文帝下马威,要让隋文帝屈服,捞取最大的好处。隋文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一代雄主,当然不会屈服,沉重应对,调集兵马,依据长城进行防御,终于抵挡住了突厥的进攻,暂时解除了突厥之危。
这次事件使得隋文帝敏锐的意识到突厥的威胁,一方面花费大力气重修长城,调集兵马,驻守于此,这道以长城为依托的防线很好的抵挡了突厥的进攻,为隋文帝统一中国争取到了宝贵的时间。
后人多骂秦始皇修长城劳民伤财,而又没有用处,这不过是不了解情况,乱说一气。要是没有长城,隋文帝能以对付北方的突厥,难以统一中国。
另一方面,隋文帝寻思彻底解决突厥的良策。当时的突厥非常强大,实力强横,比起强横的匈奴一点也不逊色。更让隋文帝难办的是,当时的中国不象汉朝那样是统一的王朝,而是南北分裂,要彻底解决突厥谈何容易,比登天还要难。
就在这时候,隋文帝发现了一个人才,叫长孙晟。说起长孙晟,很多人并不知道他的大名,不过,只要说起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知道的人就很多。长孙晟是长孙无忌和长孙皇后的老爹。
长孙晟向隋文帝提出扶弱抑强,分化瓦解之策,就是在突厥内部挑起矛盾,让突厥内乱。突厥诸部中,谁强隋朝就派军打谁,谁弱就扶锄谁,让突厥总是谁也奈何不了谁,无法统一,力气无量集中。
隋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经过长期的努力,最终把一个强大的突厥大帝国一分为二,遂有东!!突厥和西突厥之分。
突厥分裂之后,隋唐两朝抓住机会,各个击破,先后灭掉了东!!突厥和西突厥。后人多把突厥灭亡的功劳算在李靖和苏定方头上,其实,灭掉突厥的真正大功臣是长孙晟。若无他的奇策,突厥不分裂,而是一个统一的大帝国的话,唐朝要想灭突厥很难很难。
波斯灭国之际,唐朝虽然灭了东!!突厥,西突厥还没有灭亡。而唐朝因为灭了东!!突厥,正在筹备灭西突厥一事,无法分兵西进增援波斯。更别说,要去波斯,必须要从西突厥的领土上经过,作为死敌,西突厥会让唐军通过吗?
答案不言自明,无论如何不会允许唐军通过。不仅不让唐军通过,反而会派出军队攻击唐军,这是必须的结果。
以唐太宗的精明,并非不知道增援波斯的好处,只是力有不逮,最终才不得不拒绝出兵。
要知道,唐太宗朝人才众多,贤臣无数,名将如云,猛将千员,若是有机会,唐太宗岂能错失?
条件不成熟,实令人惋惜。
“将军所言极是有理,今曰方知太宗皇上拒绝出兵的原因。可惜了,若是晚上数十年,大唐灭了的突厥,打通了与大食的交通,一定会出兵。”将士们恍然,大是感慨。
“没错。”郭子仪问道:“眼下到什么位置了?”
“我刚刚问过,我们所在位置正是龟兹的正北方向。”李光弼眼中精光暴射:“郭将军,这是我们的机会呀。”
“你说得不错,这的确是我们的良机。”郭子仪眉头一拧,道:“大帅让我们临机决断,是去碎叶城,还是折向南方,直取龟兹,由我们定。眼下的位置非常好,只要我们折向南行,直插龟兹的西面,截取在龟兹的波斯大军退路,就可以全歼波斯大军。再有大帅率军从东面进攻,我们里应外合,全歼大食的成算很高。”
李光弼的眉头紧拧,沉吟着道:“眼下的确是一个难得的良机。可是,要实现这一谋划,还将面临天大的困难。”
“我们在大漠中,大帅从丝绸之路进入西域,两军相距遥远,难以协调,难以同声发起进攻。”郭子仪接过话头,道:“若困难仅仅是这样的话,倒还好办,我们与大帅有飞鹰,只需加强联络就成。”
“真正的困难在龟兹,谁也不知道龟兹难坚持到何时?”李光弼很是忧虑,道:“若从全局看,即使龟兹被攻破,对于我们的坏处也不是很大,只要能把大食军队全歼在龟兹城下,这点代价我们付得起。”
说到此处,李光弼话锋一转,道:“高都护以区区数千之众,独对大食数十万之众,其间的艰难险阻,难以想象。在我们进入西域之后,若是发生此等事,这岂不是寒将士之心?”
高仙芝困守孤城,以区区数千之众与阿布?穆斯林的数十万大军对抗,这是何等的气慨,气壮河山,若是在唐朝援军没有进入西域之时龟兹陷落,倒没什么。若是在唐朝大军进入西域后,龟兹陷落,那就太伤人心了。
“大帅明白此点,这才明知可以利用龟兹做一篇大文章,却是没有谋划。”郭子仪脸色一肃,道:“我意,我们先折向南行,准备进攻龟兹。同时,派出飞鹰,与大帅协调,看看能否成功?”
“我赞成。”李光弼重重点头。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