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柳淳,你藏不住了!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在朱元璋的时代,哪怕国公宗亲,都杀了不少,动辄株连九族,杀了一个血流成河,能说不惊天动地吗?
当然,永乐朝也同样不乏大手笔,拿景清来说,在真正的历史上,他因为被派去北平当官,和朱棣还有些关系,等靖难成功之后,朱棣还寄希望景清投降。
奈何这位根本是心如铁石,他表面是假意迎合,却伺机行刺,不出意外,他一个书生,能杀得了朱棣吗!
结果被愤怒的朱棣抄家灭门,不管是九族被杀,就连乡亲朋友都遭到了牵连……景清其实才是那个被灭了十族的人。
当然,求仁得仁,景清景大人也被当成了无双忠良,写进了史册里。
而这一次完全不同了,他的十族没有被杀,也没有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可带来的震撼,却远远超过了真正的历史!
赵勉当众宣布,景清纵容乡勇,残害百姓,身为官吏,已经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上,似他这般的东西,唯有千刀万剐,以死谢罪。
成千上万的新津百姓,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痛哭流涕,跪倒磕头,黑压压的,填满了好几条街道。
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这一次景清享受到的是万人唾骂的待遇,更胜一筹!
当刽子手将他的肉一片片割下的时候,万民欢腾,到达了沸点……景清,彻底完了。
赵勉趁机宣布,靖难军将遵照先帝祖训,彻底推行变法。
从成都府开始,在整个巴蜀大地,包括云南,落实均田。
所有土地,不分男女,一律均分,十五岁以下一半……同时,所有乡勇,一律视为非法武装,全部取缔。各地成立由贫苦百姓,农家子弟组成的民兵。所有民兵在平时维护地方安全,防止地主豪强反扑,在战时,要服从调度,为大军提供协助。
针对士绅豪族,如果确有残害百姓行为,按律治罪。
如果没有,只需将多余的土地上缴,并且接受重新教育,待到通过考核,即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在土地上,是坚决的均田,在工商问题上,则是以鼓励为主,原来对商人的歧视悉数取消,除了正课之外,不许盘剥商人,不许设立税卡。
让商人最深恶痛绝的厘金问题,也被取消了。
这几条措施公布之后,巴蜀大地,万民欢腾。
柳淳强的不是画大饼而已。
要知道他在去了云南之后,就有一大批学生追随着他到了云南,而且他也创办了学堂,许多军中子弟都进入学堂学习。
在柳淳装死的这段时间里,赵勉负责学堂的运作,如今已经有了成果。
赵勉把这些学生调入巴蜀,给他们配属人马,进入各个县城,乡下,去落实均田……在所有将领中间,平安和杜思贤对此最为热衷。
平安出身悲惨就不用说了,杜思贤家里也不富裕,他只是个贩运粮食的小商人,因为厘金的原因,才奋起反抗,有了今天。
杜思贤没有像景清一眼,背叛穷苦人,相反,他比谁都同情普通百姓,下手也绝对不客气。
很多人都提到一个问题,说是皇权不下县,政权不下乡……地方上千百年都是士绅宗族控制,变法改革,应该打破这个局面。
但问题是鲜有人说清楚,要怎么打破。
比如说,派遣官吏下乡,还是迁居豪强,或者是对百姓进行教育宣传?
这些做法,或许都有些道理,但是不要忘了,乡村的数量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家族,难以计算清楚。
光靠着从上而下的力量,能解决多少?
当初柳淳带着数百太学生,还有那么多的账房高手,用了快一年的功夫,才把长沙一府弄得七七八八。
像长沙一般的单位,大明至少有两三百个。
如果真的按部就班来,能做得完吗?
或许从那时候起,柳淳的潜意识里就知道了,真正要完成变法,不是靠着洪武大帝的英明神武,也不是靠着永乐大帝的锐意进取……而是靠着从下而上,只有进行一场大战。
从根本上,把地方百姓动用起来,才能解决土地问题。
不然的话,那些变法目标就只会成为一场梦。
政治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人们的行为不是遵循文艺青年的美好想象,而是要看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算不打这一场靖难,朱棣顺利登基,没有了篡位的污点,那朱棣就能挥洒自如,创造更大的功业吗?
不,不会的!
假如朱棣真的顺利登基,他只会严格尊奉朱元璋留下的条条框框,很难跨越出去,被各种各样的力量死死牵制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靖难之役,就没有永乐大帝,这俩是分不开的。正因为靖难之役,打出了一套完全属于朱棣的班底,只听他一个人的命令。
这才有下西洋,征草原,迁都北平,修永乐大典。
同样的道理,不彻底摧毁敌方的士绅豪强,光是派遣官员下去,这帮人会不会被士绅收买?
你觉得官吏和士绅会彼此牵制,可事实上,他们往往会勾结在一起,一起压榨毫无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
这种道理是普遍存在了,比如历代的皇帝,都热衷分权制衡,不断的削弱相权,甚至干脆取消宰相。
但结果呢?
往往事与愿违,百官总是会以某种形式,联合在一起,共同欺负皇帝……试问历朝历代,几百位天子当中,能乾纲独断的又有几人?
柳淳这段时间常常扪心自问,其实他是真正盼着这场靖难之役的!
杀!
地方的贪官污吏,杀了!
罪大恶极的士绅豪族,杀了!
各地的土匪山贼,杀了!
总之,凡是挡在变法前面的人,都要被彻底摧毁消灭。
柳淳就是这场变法的总导演,而赵勉则是担任了台面上的主演任务。他不断调动人员,针对一个个的县城,清丈土地,计算人口,登记造册,按照人口分田。
还记得朱元璋曾经像柳淳炫耀的吗?
记载了天下丁口的黄册,记载了所有土地田主的鱼鳞册,老朱就是按照这两样东西,向天下征税的。
可即便有鱼鳞册和黄册,也难免有疏漏,因为只要不在册上,就可以躲避税赋,为此有人不惜投献豪族,充当奴仆。
这种情况从洪武末年就出现了,等到明朝的中期,就完全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天下之田,有一半以上,落到了世家大族手里,他们享受着丰厚的地租,却不用纳税。普通小民百姓,以不足一半之田,承担所有税赋,压力之下不断有农民破产,变成流民……幸运的是,海外的需求出现了,工商业发展起来,吸纳了很多劳动力,延缓了危机。
可终究有积重难返的那一天,乡村崩塌了,整个大明也就完蛋了……
而这一次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局面,再也没有藏匿的人口了,所有人头跳了出来,那些士绅大户的奴仆也纷纷逃了出来。
能光明正大拿到土地,能挺直腰杆做人,干嘛还给人家当奴仆?任凭别人呼来唤去!谁又不是天生的贱皮子。
当朝廷光想着增加税源,清查藏匿人口的时候,阻力重重,即便暂时清查一些,很快也会恢复原状,甚至变本加厉。
可是当真正落实均田之后,丈夫们都会主动把妻子从士绅家里叫出来,父亲也会把女儿抢出来,谁还给你们当丫鬟婆子?
这是一个大活人!
她代表着好几亩田!
数以百万计的女人,在这场变法当中,终于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她们和男人一样,也拥有土地,换句话说,她们也是堂堂正正的人!
可以很明显发现,田里干活的女人增多了,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女人也敢上桌了,说话也硬气了,不再是唯唯诺诺……
整个巴蜀,都在迅速经历一场涅槃重生似的变革……
“原来真的有一种改天换地的力量啊!”
老头朱守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这位在元朝就曾经为官的老人,此刻也被惊呆了。
朱元璋带来的变革就够厉害了,恢复华夏衣冠,授田,抑制豪强,天下大治……可和现在比起来,似乎又差了一筹。
朱守仁捻着胡须,微微一笑,如此手笔,怕不是赵勉能施展出来的,纵观天下,比起先帝还深谋远虑,魄力更大的,也只有一个人了!
朱守仁想了许久,终于拄着拐杖,前来求见。
赵勉当然不会拒绝,要知道在成都之战前,可是这位老大人出面,才带动商人借款,帮助守城的,他可是大功臣!
“老前辈,您来有事吩咐?”
朱守仁哑然失笑,“赵大人,老夫此来是想见见那个人……请他出来吧!”
赵勉一愣,“老大人,你要见谁?”
朱守仁老眼放光,笑眯眯道:“赵少保,你又何必跟老夫装糊涂!我这一把年纪了,什么没有经过。我是真想看看这位少年英杰,想跟他推心置腹地谈谈。还有啊,要是觉得老夫这把老骨头能有用,我也愿意站出来,替你们做事情。”
赵勉此刻有些尴尬,朱守仁资历太深了,他先后在朝堂和地方为官,人脉不可小觑……如果有此老帮忙,他们很多事情都会方便许多的。
只是……正在赵勉迟愣的时候,柳淳笑呵呵从外面走进来。
“老先生,柳某不过是普通人罢了,何劳先生亲自来看!”
在朱元璋的时代,哪怕国公宗亲,都杀了不少,动辄株连九族,杀了一个血流成河,能说不惊天动地吗?
当然,永乐朝也同样不乏大手笔,拿景清来说,在真正的历史上,他因为被派去北平当官,和朱棣还有些关系,等靖难成功之后,朱棣还寄希望景清投降。
奈何这位根本是心如铁石,他表面是假意迎合,却伺机行刺,不出意外,他一个书生,能杀得了朱棣吗!
结果被愤怒的朱棣抄家灭门,不管是九族被杀,就连乡亲朋友都遭到了牵连……景清其实才是那个被灭了十族的人。
当然,求仁得仁,景清景大人也被当成了无双忠良,写进了史册里。
而这一次完全不同了,他的十族没有被杀,也没有血流成河,人头滚滚。
可带来的震撼,却远远超过了真正的历史!
赵勉当众宣布,景清纵容乡勇,残害百姓,身为官吏,已经站在了百姓的对立面上,似他这般的东西,唯有千刀万剐,以死谢罪。
成千上万的新津百姓,得到了这个消息之后,痛哭流涕,跪倒磕头,黑压压的,填满了好几条街道。
所谓千夫所指,无疾而终。
这一次景清享受到的是万人唾骂的待遇,更胜一筹!
当刽子手将他的肉一片片割下的时候,万民欢腾,到达了沸点……景清,彻底完了。
赵勉趁机宣布,靖难军将遵照先帝祖训,彻底推行变法。
从成都府开始,在整个巴蜀大地,包括云南,落实均田。
所有土地,不分男女,一律均分,十五岁以下一半……同时,所有乡勇,一律视为非法武装,全部取缔。各地成立由贫苦百姓,农家子弟组成的民兵。所有民兵在平时维护地方安全,防止地主豪强反扑,在战时,要服从调度,为大军提供协助。
针对士绅豪族,如果确有残害百姓行为,按律治罪。
如果没有,只需将多余的土地上缴,并且接受重新教育,待到通过考核,即可像普通人一样生活。
在土地上,是坚决的均田,在工商问题上,则是以鼓励为主,原来对商人的歧视悉数取消,除了正课之外,不许盘剥商人,不许设立税卡。
让商人最深恶痛绝的厘金问题,也被取消了。
这几条措施公布之后,巴蜀大地,万民欢腾。
柳淳强的不是画大饼而已。
要知道他在去了云南之后,就有一大批学生追随着他到了云南,而且他也创办了学堂,许多军中子弟都进入学堂学习。
在柳淳装死的这段时间里,赵勉负责学堂的运作,如今已经有了成果。
赵勉把这些学生调入巴蜀,给他们配属人马,进入各个县城,乡下,去落实均田……在所有将领中间,平安和杜思贤对此最为热衷。
平安出身悲惨就不用说了,杜思贤家里也不富裕,他只是个贩运粮食的小商人,因为厘金的原因,才奋起反抗,有了今天。
杜思贤没有像景清一眼,背叛穷苦人,相反,他比谁都同情普通百姓,下手也绝对不客气。
很多人都提到一个问题,说是皇权不下县,政权不下乡……地方上千百年都是士绅宗族控制,变法改革,应该打破这个局面。
但问题是鲜有人说清楚,要怎么打破。
比如说,派遣官吏下乡,还是迁居豪强,或者是对百姓进行教育宣传?
这些做法,或许都有些道理,但是不要忘了,乡村的数量多如牛毛,大大小小的家族,难以计算清楚。
光靠着从上而下的力量,能解决多少?
当初柳淳带着数百太学生,还有那么多的账房高手,用了快一年的功夫,才把长沙一府弄得七七八八。
像长沙一般的单位,大明至少有两三百个。
如果真的按部就班来,能做得完吗?
或许从那时候起,柳淳的潜意识里就知道了,真正要完成变法,不是靠着洪武大帝的英明神武,也不是靠着永乐大帝的锐意进取……而是靠着从下而上,只有进行一场大战。
从根本上,把地方百姓动用起来,才能解决土地问题。
不然的话,那些变法目标就只会成为一场梦。
政治很多时候就是这么残酷,人们的行为不是遵循文艺青年的美好想象,而是要看实实在在的利益。
就算不打这一场靖难,朱棣顺利登基,没有了篡位的污点,那朱棣就能挥洒自如,创造更大的功业吗?
不,不会的!
假如朱棣真的顺利登基,他只会严格尊奉朱元璋留下的条条框框,很难跨越出去,被各种各样的力量死死牵制住。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靖难之役,就没有永乐大帝,这俩是分不开的。正因为靖难之役,打出了一套完全属于朱棣的班底,只听他一个人的命令。
这才有下西洋,征草原,迁都北平,修永乐大典。
同样的道理,不彻底摧毁敌方的士绅豪强,光是派遣官员下去,这帮人会不会被士绅收买?
你觉得官吏和士绅会彼此牵制,可事实上,他们往往会勾结在一起,一起压榨毫无反抗能力的普通百姓。
这种道理是普遍存在了,比如历代的皇帝,都热衷分权制衡,不断的削弱相权,甚至干脆取消宰相。
但结果呢?
往往事与愿违,百官总是会以某种形式,联合在一起,共同欺负皇帝……试问历朝历代,几百位天子当中,能乾纲独断的又有几人?
柳淳这段时间常常扪心自问,其实他是真正盼着这场靖难之役的!
杀!
地方的贪官污吏,杀了!
罪大恶极的士绅豪族,杀了!
各地的土匪山贼,杀了!
总之,凡是挡在变法前面的人,都要被彻底摧毁消灭。
柳淳就是这场变法的总导演,而赵勉则是担任了台面上的主演任务。他不断调动人员,针对一个个的县城,清丈土地,计算人口,登记造册,按照人口分田。
还记得朱元璋曾经像柳淳炫耀的吗?
记载了天下丁口的黄册,记载了所有土地田主的鱼鳞册,老朱就是按照这两样东西,向天下征税的。
可即便有鱼鳞册和黄册,也难免有疏漏,因为只要不在册上,就可以躲避税赋,为此有人不惜投献豪族,充当奴仆。
这种情况从洪武末年就出现了,等到明朝的中期,就完全到了肆无忌惮的地步。
天下之田,有一半以上,落到了世家大族手里,他们享受着丰厚的地租,却不用纳税。普通小民百姓,以不足一半之田,承担所有税赋,压力之下不断有农民破产,变成流民……幸运的是,海外的需求出现了,工商业发展起来,吸纳了很多劳动力,延缓了危机。
可终究有积重难返的那一天,乡村崩塌了,整个大明也就完蛋了……
而这一次却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局面,再也没有藏匿的人口了,所有人头跳了出来,那些士绅大户的奴仆也纷纷逃了出来。
能光明正大拿到土地,能挺直腰杆做人,干嘛还给人家当奴仆?任凭别人呼来唤去!谁又不是天生的贱皮子。
当朝廷光想着增加税源,清查藏匿人口的时候,阻力重重,即便暂时清查一些,很快也会恢复原状,甚至变本加厉。
可是当真正落实均田之后,丈夫们都会主动把妻子从士绅家里叫出来,父亲也会把女儿抢出来,谁还给你们当丫鬟婆子?
这是一个大活人!
她代表着好几亩田!
数以百万计的女人,在这场变法当中,终于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她们和男人一样,也拥有土地,换句话说,她们也是堂堂正正的人!
可以很明显发现,田里干活的女人增多了,在家里吃饭的时候,女人也敢上桌了,说话也硬气了,不再是唯唯诺诺……
整个巴蜀,都在迅速经历一场涅槃重生似的变革……
“原来真的有一种改天换地的力量啊!”
老头朱守仁,发出了由衷的赞叹。
这位在元朝就曾经为官的老人,此刻也被惊呆了。
朱元璋带来的变革就够厉害了,恢复华夏衣冠,授田,抑制豪强,天下大治……可和现在比起来,似乎又差了一筹。
朱守仁捻着胡须,微微一笑,如此手笔,怕不是赵勉能施展出来的,纵观天下,比起先帝还深谋远虑,魄力更大的,也只有一个人了!
朱守仁想了许久,终于拄着拐杖,前来求见。
赵勉当然不会拒绝,要知道在成都之战前,可是这位老大人出面,才带动商人借款,帮助守城的,他可是大功臣!
“老前辈,您来有事吩咐?”
朱守仁哑然失笑,“赵大人,老夫此来是想见见那个人……请他出来吧!”
赵勉一愣,“老大人,你要见谁?”
朱守仁老眼放光,笑眯眯道:“赵少保,你又何必跟老夫装糊涂!我这一把年纪了,什么没有经过。我是真想看看这位少年英杰,想跟他推心置腹地谈谈。还有啊,要是觉得老夫这把老骨头能有用,我也愿意站出来,替你们做事情。”
赵勉此刻有些尴尬,朱守仁资历太深了,他先后在朝堂和地方为官,人脉不可小觑……如果有此老帮忙,他们很多事情都会方便许多的。
只是……正在赵勉迟愣的时候,柳淳笑呵呵从外面走进来。
“老先生,柳某不过是普通人罢了,何劳先生亲自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