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百零八)致命任务
推荐阅读:异界直播间、英雄联盟之谁与争锋、[综]卷毛控怎么了!、网游之诡影盗贼、创世纪之双鸟、江湖我独行、都市至尊天骄、英灵君王、穿越者纵横动漫世界、网游之黑暗道士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当天晚上,4个人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天气晴朗了,他们继续沿着山谷行进,到达了瓦拉斯歌山谷顶端,并在那里找到了一个窝棚。他们把随身携带的给养物资留在窝棚里,然后返回牧场再去取其他物资。谢尔施特鲁普和保尔松是野鹅队中最强壮的,他们两个把剩余的给养物资拉回窝棚,并在那里过了一夜。黑尔贝格和豪格兰留守在农场试图和英国方面取得联系,他们又一次失败了。一场大雾的降临延误了黑尔贝格和豪格兰抵达窝棚的计划,他们第二天才赶到。
几个人又出发了,他们把给养物资放在雪橇里,当地面平坦的时候,雪橇用起来很方便,速度也很快,这给4个人省了不少力气。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下,这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行进过程中所耗费的体力大大多于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
伦内贝格问郝克里德是否知道他们目前所处的位置,“据我所知,我们有可能在中国。”当他们挺进的时候郝克里德幽默地回答道。这里和他们过去个月里所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他们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过去那一年里,尽管他们训练艰苦,但他们身后有英国部队和苏格兰人民的支持,虽然他们吃的住的并不豪华,但却衣食无忧。现在,他们身处地球上气候最恶劣的地带,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口粮和生活物资外一无所有。
暴风雪终于停止了,当野鹅队的成员早晨醒来的时候,他们看到外面天气晴朗。哈尔达格山上一片静寂,放眼望去,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每块石头、每座山峰、每丛灌木都被盖上了白色,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洁白无瑕的。
凌晨4点,经过3个小时的行进,他们到达了一个叫海特温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休息到太阳升起。到达卡伦斯佳之后,他们看到了两个长着络腮胡子的人从远处滑雪过来。按照命令,郝克里德换上平民服装,上前与那两个人搭讪,告诉他们他是收购驯鹿的商人。其他人都紧握着武器在附近埋伏下来。当他们看着郝克里德和那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在郝克里德看来,那两个人像是猎鹿人,因为他们的衣服破旧,上面沾满了鹿血,他们的胡子又长又脏,他们的脸色焦黄。但是,他们三个人的大喊声使队员们知道他们终于和另一支队伍“枪手行动队”会面了。
那两个人是枪手行动队的队员,他们是在队长的命令下等天气一晴朗就出来寻找野鹅行动队的。之前保尔松判断枪手行动队一有机会一定会向卡伦斯佳方向行进,事实证明保尔松的判断是正确的。“那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我没有想到他们会变得那么瘦,他们的胡子长得那么长。”
几个人互相拍打着,非常亲热。他们用挪威人最热情的方式欢迎着对方。当终于和战友会合时,大家都松了口气,瘫软在了窝棚里。
在过去漫长的几个月里,行动队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如何对水电站进行破坏。他们认为从山的背面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那里的山峰几乎是垂直的,所以撤退的时候也不能选择那条路线。他们一致认为加斯布兰得窝棚是最佳的出发地点,因为那里距离水电站最近,而且那里很少有人出没。两个小分队会合之后,伦内贝格成为主要负责人。
以前英国方面进行过几次偷袭,计划失败之后,德国人加强了对维莫克的防守力量。9月,奥地利的士兵进驻水电站,水电站里原来那些从苏联前线撤退下来养伤的士兵和作战力不强的士兵都被德国皇家禁卫军替换掉了。守卫莫斯瓦顿水坝的士兵也从20人增加到了80人,8挺高射机枪、一个探照灯网络也建立起来,两个反无线电情报网络设备也安装上了。所有这些都表明德国人知道附近存在着一个秘密无线电发报点,但他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山进行搜查。这不但是因为气候异常恶劣,也因为德国人缺少有山地作战经验的人员。
9月25曰,两个小队的人向位于兰斯佳的窝棚进发。尽管下着大雪,能见度非常低,保尔松还是成功地带领大家前进。第二天,袭击破坏小组继续前进,他们来到了加斯布兰德镇附近的一个窝棚,镇里大概有2000多名居民,小镇上所有的房屋都是沿着马纳河边狭长的山谷修建的,房屋一直延伸有6英里远。到了这里,行动小队已经走出了哈尔达格荒无人烟的地带,他们和当地人接触的危险将越来越大。据他们观察,他们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们尽量避免接近任何屋子的窗户。他们要去的窝棚在一个荒凉的山谷里,那里距离莫斯瓦顿公路只有900米远,公路旁边是悬崖峭壁。他们从那里可以看到蜿蜒的哲克捍镇,但看不到维莫克水电站。水电站被山谷挡住了。
袭击行动的具体方案尚未制定。根据最新情报,水电旁边的兵房里将有20名德国士兵,另外还有30名士兵驻扎在附近。两名士兵在吊桥上巡逻,吊桥架在峡谷之上,它是从公路通向水电站的惟一通路。吊桥上的卫兵在凌晨1点准时更换。自从英国的偷袭计划失败以来,德国人的警戒措施有所加强,3支巡逻队时刻在水电站周围巡逻,探照灯照亮了水电站所有的公路。有时候,两名挪威岗哨在水电站里驻守。
是制定计划的时刻了。
从行动队所在的山谷进入水电站的惟一路径是吊桥。如果他们强行通过吊桥,那么他们也只能经过浴血奋战才能通过水电站旁边的兵房。一旦战斗打响,德国人会立刻打电话给哲克捍地区和莫斯瓦顿水坝的部队要求增援。即使他们能在这期间埋好炸药,在此之后他们逃跑的机会将会非常微小,他们很有可能会被击毙——也许也许还会在德国人的审讯室里接受他们的礼遇。因此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从吊桥下几百米高的峡谷爬上去,在不惊动守卫的情况下进入水电站。行动之后他们要么原路返回,要么到吊桥处杀出一条血路,然后消失在树木葱郁的山坡上。
但他们怎样才能越过水流湍急的马纳河进入峡谷谷底呢?即使他们能穿越河流,他们怎么能登上几乎是垂直高度的、被冰雪覆盖的峡谷呢?除非有专业登山设备的帮助,否则根本不可能爬上峡谷。但这个计划的优势在于,如果计划可行,他们可以把大部分设备留在窝棚里轻装前进,这样一来,他们撤退的速度也能加快。而且,这个计划的实施将大大减小进行枪战的可能姓。另一个好处是,因为德国人认为袭击者必然经过吊桥进入水电站,于是哨兵根本不会注意峡谷下是否有情况。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顺利进入地下室,减除任何路上遇到的卫兵。他们需要时间在装有重水的20个储藏罐下安装炸药。即使进展顺利,安装炸药也需要大约30分钟的时间。导线点燃之后,他们需要两分钟时间逃出去。爆炸会使所有的守军乱起来,行动小组将趁这个时机杀出去,逃进深山里。在此后的几天,甚至几个星期里,他们将成为敌人搜捕的主要对象。事情的进展大概应该是这样。
对于这9名队员来说,能成功逃脱就是最大收获。水电站附近的探照灯把狭长、陡峭的山谷照得雪亮,驻守的德军把水电站围得水泄不通,袭击者们几乎看不到逃跑的可能。行动队员们不可能从水电站后面的悬崖下逃跑,因为那悬崖太陡峭,所以他们必须杀出条血路跨过吊桥,或者在吊桥处再爬下峡谷、穿越河流、爬过另外一条不是很陡峭的峡谷、穿过主要公路,然后以飞快的速度返回深山。他们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返回窝棚,在这期间,德国人可能会搜索山坡,因为他们知道袭击者不可能从公路逃跑,公路是通向山谷的惟一路径。但是,如果他们能逃出山谷,那么他们成功撤退的可能姓将大大提高,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返回哈尔达格山区了。
这不能算是自杀姓任务,但也相差不远。无论他们采用什么方案,行动队的成员都需要坚强的毅力、健康的体魄以及他们在英国所学的技巧才能逃脱。
萦绕在他们心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他们被逮捕,他们的挪威身份被泄露,敌人必然将采用株连式惩治方法,他们的亲戚朋友必将遭殃。保尔松和黑尔贝格的家人就在公路旁边几公里处居住,因此他们的精神压力非常大。
行动当天的早晨9点,黑尔贝格最后一次前去侦察,查看是否有机会从峡谷里爬上吊桥。根据他对当地山谷的认识,加上情报部门提供的详细地图,他的任务是在地图上画出袭击者应该采用的路线。5个小时后,黑尔贝格回来了,他汇报说河上的冰开始融化了,但河上有一处可以行走。他坚持说尽管行动队员身上背负着沉重的爆破品和武器装备,但他们仍然可以从峡谷谷底爬上去。他注意到有一些树木顺着峡谷一路长着,黑尔贝格推测,如果树木能长在峡谷上,那么人也一定能爬上去。
伦内贝格和野鹅小组的负责人保尔松主张从桥上杀开血路撤退,因为那样是最快捷的撤退方式。鉴于队员们虚弱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们携带着两个病人,在伦内贝格和保尔松看来,从桥上撤退的可行姓更大。但其他成员不这么认为,尽管两位负责人的意见统一,最后大家还是决定用投票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有伦内贝格和保尔松投票赞成从桥上撤退,5名成员主张从峡谷撤退,两人弃权。按照明煮的方式,行动及撤退路线被定下来了。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行动队的成员都在默默地为袭击做着准备工作,他们擦拭武器,重新过了一遍行动方案,检查了携带的设备,重新审视了撤退方案。他们将采用的暗号是第一人问:“皮卡迪利大街?”第二人回答:“列斯特广场。”
在行进和撤退过程中严禁使用火把或火柴。携带枪支是为了以防万一,但枪不能上膛,以免走火。
行动队分成两组:一组由郝克里德带领,负责掩护,这个组包括野鹅队的成员黑尔贝格、谢尔施特鲁普、保尔松。另一组负责袭击破坏,他们由伦内贝格带领,其他队员包括斯托海尔格、斯特伦赫姆、凯泽、艾尔兰得。行动方案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如果在到达袭击目标(重水)之前爆发战斗,由掩护小组进行抵御。如果有必要,掩护小组也可参与到爆破行动中去。如果行动中负责人发生不测,或者出现其他类似情况,任何人都有责任出来指挥。如果任何人有可能被捕,他有义务自杀殉国。”
如果行动失败,他们必将在行动展开之后几个小时内死亡,要么战斗而死,要么被枪毙。而且他们的失败将使盟国别无选择:进行大规模轰炸,这样一来必将危及诸多无辜的生命。
伦内贝格命令大家先休息两个小时,然后众人将面临着关系生死的巨大考验。这9名挪威士兵即将展开历史上最辉煌的破坏任务。他们不知道在华盛顿的丘吉尔和其他英国高级将领们正焦急地等待着袭击破坏任务的结果。西线战事的成败,乃至西方文明的延伸都将由这项任务的结果来决定。
当天的天气是多云,温度适中,但风很大,晚上8点,9名行动队员身穿英[***]装,身上带着英国证件离开居住地向峡谷底出发。他们携带着5支“汤普森”冲锋枪和10个弹匣、3支0.32口径“柯尔特”步枪和6个弹匣、7支0.45口径“柯尔特”手枪和14个弹匣、10个手榴弹、两套爆破设备、导线、开关,以及少量食品。
他们最怕遭遇一轮皓月当空的明亮夜晚,因为那样敌人有可能会看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希望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因为那样有利于展开行动。厚厚的积雪使他们行动艰难,有些地方的积雪达到3英尺厚,他们不得不把滑雪设备扛在肩上,徒步行进,积雪经常达到他们的腰部。当他们接近主路上的维尔桥的时候,路上忽然出现两辆汽车,车上载着要去水电站上夜班的工人,于是他们不得不匍匐在雪里隐藏起来。当他们到达水电站边缘的时候,他们隐藏好滑雪用具和背囊,然后穿过公路,继续朝着山谷底下的河流挺进。
从山谷到河床只有几百米的落差,但半融化的积雪表面使道路非常滑,河面上的冰在快速地融化。和黑尔贝格描述的一样,河上只有一个地方可以下脚,那里的冰面上已经积蓄了将近3英尺的雪水。当他们踩着冰面向峡谷进发的时候,冰面不断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向峡谷上攀趴的过程比他们想像中的简单。但由于他们心情紧张,以及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武器装备,当他们扒着岩石和草根向上爬的时候,大家都汗湿重衣。他们下面是尖锐的山石和坚固的冰面,只要他们一个不留神脚下一滑,就有丧命的危险。
当他们在英国接受训练的时候,教官曾反复强调攀趴过程中不要向下看。当他们爬上了平坦的铁路线,面对着水电站的时候,他们全身已经湿透,大家都气喘吁吁,筋疲力尽。当他们在铁道上爬动着寻找掩护物的时候,他们注意到了雪地上几排新鲜的脚印,这说明德国巡逻兵刚经过这里不久。
距他们几百米远的地方,在黑沉沉的半山腰处有一块石头垒成的巨大建筑,那就是维莫克水电站。水电站外围散落着其他一些建筑物,包括德国卫兵的营房。一阵寒风掠过,山谷中的寂静被随风舞动的巨大机器声破坏了。黑尔贝格和保尔松看到这个场景很激动,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眼瞅着这个庞大的建筑物一点一点地被建起来。这个水电站的修建原本是为了给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当地带来更大的繁荣机会。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他们会身穿英[***]装,携带武器和爆破品来这里奉命炸掉它。距离公路不远的地方,他们的家人正在沉睡,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或兄弟正在不远处为了挪威的自由而冒着生命危险。
(未完待续)
当天晚上,4个人舒舒服服地睡了一觉,第二天天气晴朗了,他们继续沿着山谷行进,到达了瓦拉斯歌山谷顶端,并在那里找到了一个窝棚。他们把随身携带的给养物资留在窝棚里,然后返回牧场再去取其他物资。谢尔施特鲁普和保尔松是野鹅队中最强壮的,他们两个把剩余的给养物资拉回窝棚,并在那里过了一夜。黑尔贝格和豪格兰留守在农场试图和英国方面取得联系,他们又一次失败了。一场大雾的降临延误了黑尔贝格和豪格兰抵达窝棚的计划,他们第二天才赶到。
几个人又出发了,他们把给养物资放在雪橇里,当地面平坦的时候,雪橇用起来很方便,速度也很快,这给4个人省了不少力气。在极其寒冷的环境下,这非常重要,因为他们行进过程中所耗费的体力大大多于身体摄入的营养物质。
伦内贝格问郝克里德是否知道他们目前所处的位置,“据我所知,我们有可能在中国。”当他们挺进的时候郝克里德幽默地回答道。这里和他们过去个月里所生活的环境完全不同,他们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过去那一年里,尽管他们训练艰苦,但他们身后有英国部队和苏格兰人民的支持,虽然他们吃的住的并不豪华,但却衣食无忧。现在,他们身处地球上气候最恶劣的地带,除了一些最基本的口粮和生活物资外一无所有。
暴风雪终于停止了,当野鹅队的成员早晨醒来的时候,他们看到外面天气晴朗。哈尔达格山上一片静寂,放眼望去,到处是白茫茫的一片。每块石头、每座山峰、每丛灌木都被盖上了白色,仿佛整个世界都是洁白无瑕的。
凌晨4点,经过3个小时的行进,他们到达了一个叫海特温的地方,他们在那里休息到太阳升起。到达卡伦斯佳之后,他们看到了两个长着络腮胡子的人从远处滑雪过来。按照命令,郝克里德换上平民服装,上前与那两个人搭讪,告诉他们他是收购驯鹿的商人。其他人都紧握着武器在附近埋伏下来。当他们看着郝克里德和那两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在郝克里德看来,那两个人像是猎鹿人,因为他们的衣服破旧,上面沾满了鹿血,他们的胡子又长又脏,他们的脸色焦黄。但是,他们三个人的大喊声使队员们知道他们终于和另一支队伍“枪手行动队”会面了。
那两个人是枪手行动队的队员,他们是在队长的命令下等天气一晴朗就出来寻找野鹅行动队的。之前保尔松判断枪手行动队一有机会一定会向卡伦斯佳方向行进,事实证明保尔松的判断是正确的。“那是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但我没有想到他们会变得那么瘦,他们的胡子长得那么长。”
几个人互相拍打着,非常亲热。他们用挪威人最热情的方式欢迎着对方。当终于和战友会合时,大家都松了口气,瘫软在了窝棚里。
在过去漫长的几个月里,行动队的成员有足够的时间考虑如何对水电站进行破坏。他们认为从山的背面进攻几乎是不可能的,那里的山峰几乎是垂直的,所以撤退的时候也不能选择那条路线。他们一致认为加斯布兰得窝棚是最佳的出发地点,因为那里距离水电站最近,而且那里很少有人出没。两个小分队会合之后,伦内贝格成为主要负责人。
以前英国方面进行过几次偷袭,计划失败之后,德国人加强了对维莫克的防守力量。9月,奥地利的士兵进驻水电站,水电站里原来那些从苏联前线撤退下来养伤的士兵和作战力不强的士兵都被德国皇家禁卫军替换掉了。守卫莫斯瓦顿水坝的士兵也从20人增加到了80人,8挺高射机枪、一个探照灯网络也建立起来,两个反无线电情报网络设备也安装上了。所有这些都表明德国人知道附近存在着一个秘密无线电发报点,但他们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没有进山进行搜查。这不但是因为气候异常恶劣,也因为德国人缺少有山地作战经验的人员。
9月25曰,两个小队的人向位于兰斯佳的窝棚进发。尽管下着大雪,能见度非常低,保尔松还是成功地带领大家前进。第二天,袭击破坏小组继续前进,他们来到了加斯布兰德镇附近的一个窝棚,镇里大概有2000多名居民,小镇上所有的房屋都是沿着马纳河边狭长的山谷修建的,房屋一直延伸有6英里远。到了这里,行动小队已经走出了哈尔达格荒无人烟的地带,他们和当地人接触的危险将越来越大。据他们观察,他们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
为了不引人注目,他们尽量避免接近任何屋子的窗户。他们要去的窝棚在一个荒凉的山谷里,那里距离莫斯瓦顿公路只有900米远,公路旁边是悬崖峭壁。他们从那里可以看到蜿蜒的哲克捍镇,但看不到维莫克水电站。水电站被山谷挡住了。
袭击行动的具体方案尚未制定。根据最新情报,水电旁边的兵房里将有20名德国士兵,另外还有30名士兵驻扎在附近。两名士兵在吊桥上巡逻,吊桥架在峡谷之上,它是从公路通向水电站的惟一通路。吊桥上的卫兵在凌晨1点准时更换。自从英国的偷袭计划失败以来,德国人的警戒措施有所加强,3支巡逻队时刻在水电站周围巡逻,探照灯照亮了水电站所有的公路。有时候,两名挪威岗哨在水电站里驻守。
是制定计划的时刻了。
从行动队所在的山谷进入水电站的惟一路径是吊桥。如果他们强行通过吊桥,那么他们也只能经过浴血奋战才能通过水电站旁边的兵房。一旦战斗打响,德国人会立刻打电话给哲克捍地区和莫斯瓦顿水坝的部队要求增援。即使他们能在这期间埋好炸药,在此之后他们逃跑的机会将会非常微小,他们很有可能会被击毙——也许也许还会在德国人的审讯室里接受他们的礼遇。因此惟一可行的方法就是从吊桥下几百米高的峡谷爬上去,在不惊动守卫的情况下进入水电站。行动之后他们要么原路返回,要么到吊桥处杀出一条血路,然后消失在树木葱郁的山坡上。
但他们怎样才能越过水流湍急的马纳河进入峡谷谷底呢?即使他们能穿越河流,他们怎么能登上几乎是垂直高度的、被冰雪覆盖的峡谷呢?除非有专业登山设备的帮助,否则根本不可能爬上峡谷。但这个计划的优势在于,如果计划可行,他们可以把大部分设备留在窝棚里轻装前进,这样一来,他们撤退的速度也能加快。而且,这个计划的实施将大大减小进行枪战的可能姓。另一个好处是,因为德国人认为袭击者必然经过吊桥进入水电站,于是哨兵根本不会注意峡谷下是否有情况。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顺利进入地下室,减除任何路上遇到的卫兵。他们需要时间在装有重水的20个储藏罐下安装炸药。即使进展顺利,安装炸药也需要大约30分钟的时间。导线点燃之后,他们需要两分钟时间逃出去。爆炸会使所有的守军乱起来,行动小组将趁这个时机杀出去,逃进深山里。在此后的几天,甚至几个星期里,他们将成为敌人搜捕的主要对象。事情的进展大概应该是这样。
对于这9名队员来说,能成功逃脱就是最大收获。水电站附近的探照灯把狭长、陡峭的山谷照得雪亮,驻守的德军把水电站围得水泄不通,袭击者们几乎看不到逃跑的可能。行动队员们不可能从水电站后面的悬崖下逃跑,因为那悬崖太陡峭,所以他们必须杀出条血路跨过吊桥,或者在吊桥处再爬下峡谷、穿越河流、爬过另外一条不是很陡峭的峡谷、穿过主要公路,然后以飞快的速度返回深山。他们需要3个小时的时间返回窝棚,在这期间,德国人可能会搜索山坡,因为他们知道袭击者不可能从公路逃跑,公路是通向山谷的惟一路径。但是,如果他们能逃出山谷,那么他们成功撤退的可能姓将大大提高,这样一来他们就可以返回哈尔达格山区了。
这不能算是自杀姓任务,但也相差不远。无论他们采用什么方案,行动队的成员都需要坚强的毅力、健康的体魄以及他们在英国所学的技巧才能逃脱。
萦绕在他们心头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他们被逮捕,他们的挪威身份被泄露,敌人必然将采用株连式惩治方法,他们的亲戚朋友必将遭殃。保尔松和黑尔贝格的家人就在公路旁边几公里处居住,因此他们的精神压力非常大。
行动当天的早晨9点,黑尔贝格最后一次前去侦察,查看是否有机会从峡谷里爬上吊桥。根据他对当地山谷的认识,加上情报部门提供的详细地图,他的任务是在地图上画出袭击者应该采用的路线。5个小时后,黑尔贝格回来了,他汇报说河上的冰开始融化了,但河上有一处可以行走。他坚持说尽管行动队员身上背负着沉重的爆破品和武器装备,但他们仍然可以从峡谷谷底爬上去。他注意到有一些树木顺着峡谷一路长着,黑尔贝格推测,如果树木能长在峡谷上,那么人也一定能爬上去。
伦内贝格和野鹅小组的负责人保尔松主张从桥上杀开血路撤退,因为那样是最快捷的撤退方式。鉴于队员们虚弱的身体状况,以及他们携带着两个病人,在伦内贝格和保尔松看来,从桥上撤退的可行姓更大。但其他成员不这么认为,尽管两位负责人的意见统一,最后大家还是决定用投票的方式解决问题。只有伦内贝格和保尔松投票赞成从桥上撤退,5名成员主张从峡谷撤退,两人弃权。按照明煮的方式,行动及撤退路线被定下来了。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行动队的成员都在默默地为袭击做着准备工作,他们擦拭武器,重新过了一遍行动方案,检查了携带的设备,重新审视了撤退方案。他们将采用的暗号是第一人问:“皮卡迪利大街?”第二人回答:“列斯特广场。”
在行进和撤退过程中严禁使用火把或火柴。携带枪支是为了以防万一,但枪不能上膛,以免走火。
行动队分成两组:一组由郝克里德带领,负责掩护,这个组包括野鹅队的成员黑尔贝格、谢尔施特鲁普、保尔松。另一组负责袭击破坏,他们由伦内贝格带领,其他队员包括斯托海尔格、斯特伦赫姆、凯泽、艾尔兰得。行动方案考虑到了可能出现的一切情况。“如果在到达袭击目标(重水)之前爆发战斗,由掩护小组进行抵御。如果有必要,掩护小组也可参与到爆破行动中去。如果行动中负责人发生不测,或者出现其他类似情况,任何人都有责任出来指挥。如果任何人有可能被捕,他有义务自杀殉国。”
如果行动失败,他们必将在行动展开之后几个小时内死亡,要么战斗而死,要么被枪毙。而且他们的失败将使盟国别无选择:进行大规模轰炸,这样一来必将危及诸多无辜的生命。
伦内贝格命令大家先休息两个小时,然后众人将面临着关系生死的巨大考验。这9名挪威士兵即将展开历史上最辉煌的破坏任务。他们不知道在华盛顿的丘吉尔和其他英国高级将领们正焦急地等待着袭击破坏任务的结果。西线战事的成败,乃至西方文明的延伸都将由这项任务的结果来决定。
当天的天气是多云,温度适中,但风很大,晚上8点,9名行动队员身穿英[***]装,身上带着英国证件离开居住地向峡谷底出发。他们携带着5支“汤普森”冲锋枪和10个弹匣、3支0.32口径“柯尔特”步枪和6个弹匣、7支0.45口径“柯尔特”手枪和14个弹匣、10个手榴弹、两套爆破设备、导线、开关,以及少量食品。
他们最怕遭遇一轮皓月当空的明亮夜晚,因为那样敌人有可能会看到他们的行踪。他们希望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因为那样有利于展开行动。厚厚的积雪使他们行动艰难,有些地方的积雪达到3英尺厚,他们不得不把滑雪设备扛在肩上,徒步行进,积雪经常达到他们的腰部。当他们接近主路上的维尔桥的时候,路上忽然出现两辆汽车,车上载着要去水电站上夜班的工人,于是他们不得不匍匐在雪里隐藏起来。当他们到达水电站边缘的时候,他们隐藏好滑雪用具和背囊,然后穿过公路,继续朝着山谷底下的河流挺进。
从山谷到河床只有几百米的落差,但半融化的积雪表面使道路非常滑,河面上的冰在快速地融化。和黑尔贝格描述的一样,河上只有一个地方可以下脚,那里的冰面上已经积蓄了将近3英尺的雪水。当他们踩着冰面向峡谷进发的时候,冰面不断发出嘎吱嘎吱的响声。向峡谷上攀趴的过程比他们想像中的简单。但由于他们心情紧张,以及他们背负着沉重的武器装备,当他们扒着岩石和草根向上爬的时候,大家都汗湿重衣。他们下面是尖锐的山石和坚固的冰面,只要他们一个不留神脚下一滑,就有丧命的危险。
当他们在英国接受训练的时候,教官曾反复强调攀趴过程中不要向下看。当他们爬上了平坦的铁路线,面对着水电站的时候,他们全身已经湿透,大家都气喘吁吁,筋疲力尽。当他们在铁道上爬动着寻找掩护物的时候,他们注意到了雪地上几排新鲜的脚印,这说明德国巡逻兵刚经过这里不久。
距他们几百米远的地方,在黑沉沉的半山腰处有一块石头垒成的巨大建筑,那就是维莫克水电站。水电站外围散落着其他一些建筑物,包括德国卫兵的营房。一阵寒风掠过,山谷中的寂静被随风舞动的巨大机器声破坏了。黑尔贝格和保尔松看到这个场景很激动,当他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他们眼瞅着这个庞大的建筑物一点一点地被建起来。这个水电站的修建原本是为了给当地人民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给当地带来更大的繁荣机会。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多年之后,他们会身穿英[***]装,携带武器和爆破品来这里奉命炸掉它。距离公路不远的地方,他们的家人正在沉睡,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或兄弟正在不远处为了挪威的自由而冒着生命危险。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