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朝败家子 >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人才啊

第一千一百九十一章:人才啊

作者:上山打老虎额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方继藩听说宫里闹的鸡飞狗跳,吓的忙是入宫。

    不过,既是父子之间的事,等方继藩到了午门,却还是故意放慢了一些脚步。

    要给父子二人,足够的时间沟通交流嘛,自己凑个啥热闹呢,自己急急忙忙去了,指不定会给他们的沟通造成障碍。

    等他磨磨蹭蹭的到了奉天殿,果然,父子之间摩擦出来的火花已渐渐冷却下来。

    朱厚照遍体鳞伤,瞪大着眼睛,一副不服气的样子。

    弘治皇帝仍旧气愤难平之状,狠狠瞪着朱厚照。

    方继藩心里松了口气,看来,陛下虽还在气头上,不过已经渐渐消了一点气了。

    方继藩便上前,行礼:“儿臣见过陛下。呀,太子殿下,这是怎么了?”

    朱厚照一甩头:“哼,问他!”

    方继藩讪笑,他不敢问。

    弘治皇帝坐下,这一顿好打,如疾风骤雨,打的倒是痛快,唯独这家伙,果然是翅膀硬了,打完了之后,还敢顶撞。

    简直气死人了。

    此刻见了方继藩,弘治皇帝也没给好脸色,他怒气冲冲道:“继藩,你可知道,诽谤太祖高皇帝,是什么罪?”

    方继藩毫不犹豫道:“回陛下的话,诽谤太祖高皇帝,乃大不敬之罪,十恶不赦,形同谋逆,罪及三族。”

    弘治皇帝心里瞬间舒服了些,可面上依旧是一副肃然,从嘴角里冷哼出声:“那么,若是太子大不敬呢。”

    方继藩尴尬道:“太子乃是国家储君,年纪还小,还是个孩子……”

    说出这里时,方继藩下意识的脸微微一红:“我觉得,陛下当然是原谅太子殿下。”

    弘治皇帝眯着眼,眼里掠过一丝凶光,冷冷问道:“那么,若是你方继藩,也诽谤太祖高皇帝呢?”

    “呀?”方继藩看着朱厚照,卧槽,小朱,你将我卖了呀。

    朱厚照唧唧哼哼,还是一副不服气的样子,见方继藩朝自己看来,此时他白了方继藩一眼,便大声咧咧道:“看我做什么,我会出卖自己的兄弟,我只是说,父皇,凭什么打我,方继藩他们都说了!这是出卖吗?”

    方继藩:“……”

    方继藩小心翼翼的看了弘治皇帝的脸色。

    却见弘治皇帝果然怒不可遏的样子。

    欺师灭祖,这是天理不容的事。

    哪怕是新学开始渐渐崭露头角,甚至连皇帝都认同这些主张。

    可并不代表,你们这些家伙,可以如此放肆。

    你过了嘴瘾,却没想到这背后的严重性,他顿时心里很无语,真是一群坑货呀!

    幸好方继藩立即回过神来,朝弘治皇帝娓娓说道:“陛下,儿臣并没有诽谤太祖高皇帝。”

    弘治皇帝怒道:“没有,难道是太子说谎?”

    方继藩笑吟吟的道:“儿臣确实是斗胆,评论过太祖高皇帝,说是太祖高皇帝,诛杀了不少的豪强。”

    弘治皇帝抚案,皱眉。

    太祖高皇帝时,大行株连,这也是事实,可问题在于,弘治皇帝作为太祖高皇帝的儿孙,自然不愿提及此事,这叫遮羞。不过,弘治皇帝也清楚,这些事迹,在不少文臣和士人口里,乃是极恶劣的事,大家虽不敢明面上,可是心里,却多有牢骚。

    现在你方继藩哪壶不开提哪壶,这是什么意思?

    方继藩不由解释道。

    “儿臣对太子殿下说的是,当初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天下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乱,元人暴虐,以至民生凋零,百姓困苦。正因如此,太祖高皇帝定鼎天下,为了休养生息,杜绝奢靡,引蒙元的前车之鉴,抑制商贾,杜绝浪费,这个措施,没什么不好。”

    他顿了顿,旋即便一副认真严谨的模样,继续说道。

    “元朝的时候,蒙古人对于商贾颇为放任,尤其是回商,更是大行其道,他们遇到了灾年,就联合士绅,囤货举奇,兼并土地,且个个绫罗绸缎,蓄养的家仆,数千上万,数不尽的珍宝,糜烂在他们的仓库里,而寻常百姓,却要承担沉重的徭役,一遇天灾,便是颗粒无收,最后沦为奴隶,这也是为何,莫道石人一只眼、跳动黄河天下反的原因。

    太祖高皇帝正因为如此,对于囤货居奇,投机倒把可谓是深恶痛疾,因而,在借鉴了蒙元灭亡的前车之鉴上,颇有几分用力过猛。”

    方继藩用余光打量着弘治皇帝,见弘治皇帝认真听着,他才又徐徐道:“可是,此一时、彼一时也,当初天下需要恢复生产,需要安定下来的百姓,开垦荒地。所以,崇尚勤俭,本没有错。只是现在,今时不同往日了。天下的财富,十之八九,都在商贾们手里,商贾们现在心存疑虑,若是不肯将银子掏出来,陛下,现在有数十上百万人,都仰仗着大量的工程和作坊来维持生计,若是商贾们,不将银子拿出来扩大生产,不进行投资,害怕花银子,也学着来勤俭,那么……这天下的百姓,还有事做吗?百姓们的需求,极是简单,不过是有口饭吃而已……”

    “国富论之中,儿臣的学生刘文善,曾提及到一样东西,叫做‘内需’,也就是说,生产是来源于需求,有了需求,才有了生产,生产过程之中,需要招募人手,需要给匠人和徒工们发放钱粮,而生产的商货,通过有需求的人购买,这银子,却流通到了另一个商贾手里,同时,也流入了许多匠人和徒工手里。因而……当下的情况,是要让银子不停的流动起来,流动的越快,方才可使庶民们,也能从中分一杯羹,不至令他们衣食无着。”

    “太祖高皇帝的前事,确实让商贾们生出了疑虑,他们害怕显露自己的财富,担心有朝一日,自己的财富,会给自己带来灭顶之灾,因而,他们虽然起初时,冒险挣了大笔的利润,可一旦财富到了一定阶段时,他们反而变得谨慎起来,他们开始效仿士绅们一样,想要将那巨大的财富,藏匿起来,这样下去,可就糟糕了。”

    “因此,要解决当下最大的问题,是要反太祖高皇帝时期的做法,要让商贾们,安心起来,放心大胆的将自己的财富,曝露而出,要引起一个风尚,唯有如此,才可避免引发可怕的问题。”

    弘治皇帝心里对此,倒是有数。

    国富论他已经看了几遍。

    刘文善那里,他也询问过很多次。

    国富论之中,其中最可怕的敌人,就是银子流不动了,一旦流不动,大量的作坊,失去了需求,会纷纷倒闭,无数的匠人,因此而失去生计。

    弘治皇帝方才道:“原来如此,此一时彼一时,不错,卿家说的很好,这样说来,眼下,我大明是迫在眉睫,定要让那些商贾们,掏出银子来?”

    方继藩微笑道:“陛下,正是,否则,极有可能发生滞胀,到时,只怕要万劫不复了。”

    弘治皇帝倒是谨慎起来,他抚案,心里竟有些无可奈何,一双眼眸认真的凝视着方继藩。

    方继藩很明白弘治皇帝的心里。

    这做皇帝的,要杀人头容易,可是要让人掏出银子来,却是难上加难。

    大明皇帝里,还真没几个,能教人乖乖掏银子,还能成功的先例。

    历史上,崇祯皇帝曾向大臣们借钱,当时朝廷已经内忧外困,眼看着,天下就要不保,可大臣们照旧,还是双手一摊,没钱呀。

    虽然等到闯王进了京,从这些口称没钱的大臣家里,查抄出了数不尽的财富。

    可凭这一点,大致可以清楚,弘治皇帝即便身为天子,他所能做的,也是有限了。

    弘治皇帝看了方继藩一会,便道:“继藩未雨绸缪,果真是一番谋国之言。”

    朱厚照气极了:“儿臣也是这样说的。”

    “住嘴!”弘治皇帝怒气冲冲的看他。

    朱厚照还不服气,继续唧唧哼哼,絮絮叨叨的说:“我本就这样说的……太祖高皇帝,把人吓着了……我错了吗?”

    弘治皇帝叹了口气:“那么,继藩,怎么看待此事?”

    他太清楚,这件事的可怕之处了。

    一旦方继藩所描述的情景发生,那么单单京畿一带,就会有数十上百万户百姓失去生业,重新沦为流民,而一旦有人挑动,那么……这江山社稷,可就彻底的在自己手里,玩砸了。

    当然,那只是最坏的情况。

    方继藩道:“所以,儿臣请了一个人才来了京师,就是要扭转这个风气。”

    “人才?”弘治皇帝一愣,看着方继藩。

    “此人叫邓健!”

    邓健……

    弘治皇帝搜肠刮肚的想了很久,依旧对于这个陌生的名字,全无任何的印象。

    话说……这个人,不像一个知名之人啊,应当没有做过官,也不是什么大儒。

    方继藩道:“他一直都在儿臣府上的奴仆。”

    奴……仆……

    弘治皇帝倒吸一口凉气。

    这么大的事,你方继藩,招来了一个你家的奴仆,来办事?

    方继藩道:“他祖宗三代,都在儿臣的府上为奴,且又有特殊的才能,儿臣在想,此事关系重大,如此大任,交给他去做,或许行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