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九章:把蛋糕做大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这才哪到哪啊!”
张正书毫不在意地说道,确实,这样的花钱速度太慢了,要知道在后世某些败家子,豪掷千金买豪车、游轮、包海岛玩乐,哪一个不是上亿,甚至几十亿的?相比较来说,张正书只是在技术方面砸钱,这真的不算什么。
而且,这还只是前提的投入,根本还没到生产环节。
要是到了生产环节,原料也好,各种费用也好,怎么说也得花上数千贯,才能造成一条航海大船!相比较数千贯的大船,这么点工钱,还真的只是个小儿科罢了。人多好办事,但是人多了也难以管理。也是因为请到了曾懋这个老纲首,对管理还有点心得,张正书才敢一下子铺开这么大的摊子。再辅以已经证明过的管理方式,倒也可行。
张正书甚至还打算,在钱塘县这里办一所航海技术学校,专门请有经验的老船工来教授知识。
同时嘛,再教会这个时代的船员使用六分仪,这就是功德无量了。
到时候,一系列的地理大发现,就会是中国人的记录了。比如澳大利亚,比如南北美洲,甚至南极洲都会有中国人的身影!
只不过,这条路还很长,需要张正书去推动才行。首先呢,就是要把框架搭起来。基础打得牢固了,才能航行万里。史陌不懂得张正书的宏伟计划,他也不明白什么叫大投资,多回报,只是心疼那些金银,就这么哗啦啦地用了出去,看得他都一阵心疼。
“小官人,俺是说,咱们带来的钱银,怕是不够用了……”
史陌不得不提醒了一句,张正书让他带着的钱,确实不太够用了。
“没事,我那还有点。支撑起制造一条船的钱银,还是有的。”张正书估算了一下,这钱财果然是十分重要。如果他不是有这么一个有钱的便宜老爹,要想实现航海梦的话,起码要奋斗十几年!
史陌不敢再劝了,要知道现在他儿子史斌可是在技校跟着上课的,能读书识字,已经足够史陌给张正书打一辈子工了。再加上张正书也没算亏待了他,工钱给得很足,史陌也很满意,才好意提醒的。只不过史陌的眼界,怎么能和张正书的眼界相提并论?
招募了造船工匠,其实也是极好的木匠。
虽然张正书不太喜欢作坊用木头建造,可水泥什么的暂时没有运过来,只能先造一排木房子顶着了。
等曾家船队再南下时,张正书租用他们的船队运来水泥和施工队,建造起水泥房子也是不错的。甚至,还能在杭州城里也开办一个水泥作坊、钢筋作坊。要知道,水泥和钢筋,是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要是能把水泥作坊开遍整个大宋,张正书已经成功一半了。水泥和钢筋,能带动多少就业?
看看后世的经济趋势就知道了,消化农民工的大头,都是在建筑行业。再加上水泥工厂、钢铁厂里的工人,直接带动的工作岗位怕是占据了几亿农民工的一半以上。而间接带动就业的,就更不用说了。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经济转型有点困难的缘故,离开了建筑行业,这几亿农民工咋办?
张正书看着开始忙碌起来的造船工匠,心中还是感慨。
他也知道,经济快速增长,其实会埋下很大祸患的。一旦市场饱和,人工比产品还贵,那经济危机就出现了。所以,经济发展必须要配上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才行。然而,可惜的是宋朝并非是强有力的政府,毕竟中国古代的规则是皇权不下乡,想要管到乡里太难了。
不过,经济危机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的,起码可以倒逼着宋朝进行改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至理名言。只要朝中兴办作坊的官员多了,形成了利益集团,怎么可能坐视经济危机不管?那么,宋朝顺着经济危机的改革,也就顺理成章了。有时候,改革也是要瞧准大势的。如果大势不成,一味胡乱施为,那和王安石“天真”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了,那是“肉食者”们要考虑的事,张正书现在只想把宋朝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吃蛋糕的本事人人都会,但是做大蛋糕,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在这时候,曾懋赶回来了。
“小官人,我处理好那边的事了……”
看着上气不接下气的曾懋,张正书连忙让人搬来一张椅子,说道:“曾五叔,何必这么赶呢,我在这里,出不了乱子的。”
“我这不是想快些上手么,你是大忙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哩!”
曾懋很随意地说出了这句话,顺手接过了张正书递过来的茶盏喝了一口茶。
“确实要做不少事,但也不急在一时。航海一事,乃是千百年的大计,没有扎实的基础是不行的。曾五叔,我想过了,要在钱塘县这里建一所航海技术学校,你就担任山长吧!”
听了张正书这话,曾懋差点喷茶了:“小官人,我虽然识字,可何德何能可以做个山长?小官人,你还是另请高明罢!”
“要是曾五叔你做不来这个山长,那我也不放心把造船作坊给你管了……”
张正书装作为难的样子,“其实山长也很容易做的,并非叫你带着学徒们识字,而是让你登船,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开船,怎么应付突发事件,怎么辨别航向……这类知识,别跟我说,曾五叔你不会教啊?”
曾懋怎么可能不会?要知道,他行船这么长时间里,不知道教出了多少徒弟了。
“这倒是可以……”
张正书笑了:“所以嘛,这山长只是个名头,没有个自己人,我不放心啊!”
听到了“自己人”三个字,曾懋已经很受用了。士为知己者死,曾懋岂能不用心办事?“小官人你放心,即便我这辈子再也出不了海,也能为小官人你教出一众徒弟的!”
“如此最好了!”张正书点了点头,“专业人才难寻,唯有自己培养的最靠谱。曾五叔,这作坊和航海技校我就托付给你了!”
“我一定做到最好!”曾懋拍着胸脯保证道。
“这才哪到哪啊!”
张正书毫不在意地说道,确实,这样的花钱速度太慢了,要知道在后世某些败家子,豪掷千金买豪车、游轮、包海岛玩乐,哪一个不是上亿,甚至几十亿的?相比较来说,张正书只是在技术方面砸钱,这真的不算什么。
而且,这还只是前提的投入,根本还没到生产环节。
要是到了生产环节,原料也好,各种费用也好,怎么说也得花上数千贯,才能造成一条航海大船!相比较数千贯的大船,这么点工钱,还真的只是个小儿科罢了。人多好办事,但是人多了也难以管理。也是因为请到了曾懋这个老纲首,对管理还有点心得,张正书才敢一下子铺开这么大的摊子。再辅以已经证明过的管理方式,倒也可行。
张正书甚至还打算,在钱塘县这里办一所航海技术学校,专门请有经验的老船工来教授知识。
同时嘛,再教会这个时代的船员使用六分仪,这就是功德无量了。
到时候,一系列的地理大发现,就会是中国人的记录了。比如澳大利亚,比如南北美洲,甚至南极洲都会有中国人的身影!
只不过,这条路还很长,需要张正书去推动才行。首先呢,就是要把框架搭起来。基础打得牢固了,才能航行万里。史陌不懂得张正书的宏伟计划,他也不明白什么叫大投资,多回报,只是心疼那些金银,就这么哗啦啦地用了出去,看得他都一阵心疼。
“小官人,俺是说,咱们带来的钱银,怕是不够用了……”
史陌不得不提醒了一句,张正书让他带着的钱,确实不太够用了。
“没事,我那还有点。支撑起制造一条船的钱银,还是有的。”张正书估算了一下,这钱财果然是十分重要。如果他不是有这么一个有钱的便宜老爹,要想实现航海梦的话,起码要奋斗十几年!
史陌不敢再劝了,要知道现在他儿子史斌可是在技校跟着上课的,能读书识字,已经足够史陌给张正书打一辈子工了。再加上张正书也没算亏待了他,工钱给得很足,史陌也很满意,才好意提醒的。只不过史陌的眼界,怎么能和张正书的眼界相提并论?
招募了造船工匠,其实也是极好的木匠。
虽然张正书不太喜欢作坊用木头建造,可水泥什么的暂时没有运过来,只能先造一排木房子顶着了。
等曾家船队再南下时,张正书租用他们的船队运来水泥和施工队,建造起水泥房子也是不错的。甚至,还能在杭州城里也开办一个水泥作坊、钢筋作坊。要知道,水泥和钢筋,是衡量国力的重要指标。要是能把水泥作坊开遍整个大宋,张正书已经成功一半了。水泥和钢筋,能带动多少就业?
看看后世的经济趋势就知道了,消化农民工的大头,都是在建筑行业。再加上水泥工厂、钢铁厂里的工人,直接带动的工作岗位怕是占据了几亿农民工的一半以上。而间接带动就业的,就更不用说了。这也是为什么后世经济转型有点困难的缘故,离开了建筑行业,这几亿农民工咋办?
张正书看着开始忙碌起来的造船工匠,心中还是感慨。
他也知道,经济快速增长,其实会埋下很大祸患的。一旦市场饱和,人工比产品还贵,那经济危机就出现了。所以,经济发展必须要配上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才行。然而,可惜的是宋朝并非是强有力的政府,毕竟中国古代的规则是皇权不下乡,想要管到乡里太难了。
不过,经济危机也不是没有一点好处的,起码可以倒逼着宋朝进行改革。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是至理名言。只要朝中兴办作坊的官员多了,形成了利益集团,怎么可能坐视经济危机不管?那么,宋朝顺着经济危机的改革,也就顺理成章了。有时候,改革也是要瞧准大势的。如果大势不成,一味胡乱施为,那和王安石“天真”的做法,有什么不一样?
当然了,那是“肉食者”们要考虑的事,张正书现在只想把宋朝这块蛋糕做大,做强。吃蛋糕的本事人人都会,但是做大蛋糕,那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就在这时候,曾懋赶回来了。
“小官人,我处理好那边的事了……”
看着上气不接下气的曾懋,张正书连忙让人搬来一张椅子,说道:“曾五叔,何必这么赶呢,我在这里,出不了乱子的。”
“我这不是想快些上手么,你是大忙人,还有很多事情要做哩!”
曾懋很随意地说出了这句话,顺手接过了张正书递过来的茶盏喝了一口茶。
“确实要做不少事,但也不急在一时。航海一事,乃是千百年的大计,没有扎实的基础是不行的。曾五叔,我想过了,要在钱塘县这里建一所航海技术学校,你就担任山长吧!”
听了张正书这话,曾懋差点喷茶了:“小官人,我虽然识字,可何德何能可以做个山长?小官人,你还是另请高明罢!”
“要是曾五叔你做不来这个山长,那我也不放心把造船作坊给你管了……”
张正书装作为难的样子,“其实山长也很容易做的,并非叫你带着学徒们识字,而是让你登船,手把手教他们怎么开船,怎么应付突发事件,怎么辨别航向……这类知识,别跟我说,曾五叔你不会教啊?”
曾懋怎么可能不会?要知道,他行船这么长时间里,不知道教出了多少徒弟了。
“这倒是可以……”
张正书笑了:“所以嘛,这山长只是个名头,没有个自己人,我不放心啊!”
听到了“自己人”三个字,曾懋已经很受用了。士为知己者死,曾懋岂能不用心办事?“小官人你放心,即便我这辈子再也出不了海,也能为小官人你教出一众徒弟的!”
“如此最好了!”张正书点了点头,“专业人才难寻,唯有自己培养的最靠谱。曾五叔,这作坊和航海技校我就托付给你了!”
“我一定做到最好!”曾懋拍着胸脯保证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