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1章 由攻转守
推荐阅读:大魏读书人、我的帝国无双、明天下、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盛唐风华、银狐、逆鳞、续南明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而这一次的西陵之战,对于姜维来说,同样也是充满机遇的,东吴的大将军陆抗被魏军给逼到了绝路之上,势穷而降蜀,拱手将西陵之地让给了蜀国,同时归降的还有吴国的近十万大军。
这对姜维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荆州原本就是蜀汉的地盘,是他们的发迹之地,比起关陇来,蜀人更希望收复荆州,回归故土。
而陆抗的归降,无疑让蜀国上下的做了多年的梦成真了,他们终于有机会收复荆州。
不过有机遇也必定有挑战,这世上没有白摘的果子,如果不能击退紧追而来的魏军,那蜀人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做一场黄梁美梦。
姜维是想要竭心尽力地打好这一战的,毕竟西陵的得失将会决定蜀军能不能在荆州立足。
他精心地部署了西陵的防线,知道此次魏军进攻西陵的队伍是杜预所率的右军团时,姜维还特意地做出针对性的部署。
杜预为人博学多才,晓畅兵法,有杜武库的雅号,不过正因为如此,杜预少行奇险之策,打仗多循规蹈矩,深谙兵法之道。姜维据此在猇亭设下重兵构筑防线以拒敌,以为万全之计。
但最后姜维却输在了西陵城上面,魏军以水师奇袭西陵,一下子打乱了蜀军的所有部署,令姜维是饮恨完败。
姜维当时对魏军这种手段亦是惊讶不已,在他看来,以杜预的才能,未必能想出如此的妙招来,现在得知是出自曹亮的手笔,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了,曹亮的手段,比这厉害的多了去了,偷袭西陵,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姜维撤军回到了永安,痛定思痛,积极地备战,准备迎击魏军的来犯。
一直以来,姜维都是一个向前看的人,因为他清楚,这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懊悔和遗憾那不过是懦夫的行为,人永远也不可能活在过去之中,患得患失,跌倒了不要紧,重要的是能爬起来,能重拾信心,将过往的一切都忘掉,从新开始,从零开始,这才是最重要的。
西陵之战结束了,不管结局如何,都没有必要再去纠结了,失去的终究是失去了,再也无法挽得回来,与其痛苦地活在悔恨之中,倒不如忘掉一切,重新开始。
而且就算你不想重新开始也不成,魏军随时都可能会向永安发起进攻,蜀魏之间的形势从此也将由攻转守,被迫进入到防御模式,现在姜维已经不可能再考虑进攻了,如何抵御地住魏军的攻势,避免蜀国步吴国的后尘,才是最为重要的。
自从曹丕篡汉立魏以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维持了四十余年,这四十年间,三国虽然是互有攻伐,但基本的疆域却没有多少改变,一直维持着当初立国时的模样。
无论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还是姜维的九伐中原,无论是淮南之战还是荆州之战,三国之间大大小小规模的战斗几乎从未停歇过,但三国之间的疆域却异乎寻常的稳定,最多也就是你家丢一个郡,我家夺一个县,如此拉锯而已,三国之间真正的边界,四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但曹亮的强势崛起彻底地改变了三国的版图,曹亮不仅在魏国内部消灭了权臣司马家,而且大举兴兵,一口气吞掉了吴国。
三国之间一直维持着一种极为微妙的平衡,如果将天下之势划为了十成话,魏国可以独占五成,吴蜀共占五成,再细分的话,吴可占三成,蜀可占两成。
也就是说,大体上来说,吴蜀如果联手的话,是可以和魏军打成平手的,这也是三国一直以来能维持平衡的一个关键所在,如果魏国太强,吴蜀联合起来都不是对手的话,那么吴蜀迟早会亡于魏国之手。
但这也仅仅只是一种对三方实力的大体划分,决定三国鼎立的因素还有许多,比如地利的因素,蜀国占据山川之险,吴国有长江天堑,这些因素对稳定三国的疆域也起着特殊的作用。
不过吴蜀的联盟也并非是那种铁杆的联盟,他们之间依然存在着怨隙和猜疑,甚至有互相利用的嫌疑,这样的情况下,是很难形成合力的,比如诸葛亮北伐关陇,要求吴国出兵淮南,形成对魏国的两面夹击之势,而吴国倒是出兵了,但基本上是一种观望的态度,反倒是希望魏蜀两家鹤蚌相争,自己好渔翁得利。
反之亦然。
总之,吴蜀两国形不成铁板一块的联盟,对魏国来说,是一件利好的事情,这样就给了魏军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
曹亮就是抓住了这么一个机会,利用高人一筹的武器装备,一举突破了吴国的长江天险,攻克了建业,灭亡了吴国。
虽然说吴国还有地方的残余势力在不断地进行着抵抗,但就整体而已,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经被完全的打破了。
吴国灭亡之后,蜀国连这么一个貌合神离的盟友都没有了,而且魏国吞吴之后,疆域和实力更是倍增,当初魏国就可以独占天下五成之势,如今再得吴国的三成之势,天下已经是十占其八,在实力上,形成了对蜀国的碾压之势。
如是放在以前,蜀国对魏国一直是攻多守少的,长年以来,蜀国一直处于一种积极进攻的状态,现在随着天下形势的改变,蜀军必须要对自己的战略决策进行调整了,不能再以进攻为主,甚至都没有力量再组织进攻了。
从此之后,蜀国将全面地转入到战略防御阶段之中来,为了避免吴国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蜀国上下必须要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认真地做好防御准备。
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需要蜀国人好好地适应的,他们喊了几十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现在也该是放弃了,只有走务实的道路,坚定守土保国的信念,蜀国才有希望坚持下去。
而这一次的西陵之战,对于姜维来说,同样也是充满机遇的,东吴的大将军陆抗被魏军给逼到了绝路之上,势穷而降蜀,拱手将西陵之地让给了蜀国,同时归降的还有吴国的近十万大军。
这对姜维来说,无疑是一个天赐良机,荆州原本就是蜀汉的地盘,是他们的发迹之地,比起关陇来,蜀人更希望收复荆州,回归故土。
而陆抗的归降,无疑让蜀国上下的做了多年的梦成真了,他们终于有机会收复荆州。
不过有机遇也必定有挑战,这世上没有白摘的果子,如果不能击退紧追而来的魏军,那蜀人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白做一场黄梁美梦。
姜维是想要竭心尽力地打好这一战的,毕竟西陵的得失将会决定蜀军能不能在荆州立足。
他精心地部署了西陵的防线,知道此次魏军进攻西陵的队伍是杜预所率的右军团时,姜维还特意地做出针对性的部署。
杜预为人博学多才,晓畅兵法,有杜武库的雅号,不过正因为如此,杜预少行奇险之策,打仗多循规蹈矩,深谙兵法之道。姜维据此在猇亭设下重兵构筑防线以拒敌,以为万全之计。
但最后姜维却输在了西陵城上面,魏军以水师奇袭西陵,一下子打乱了蜀军的所有部署,令姜维是饮恨完败。
姜维当时对魏军这种手段亦是惊讶不已,在他看来,以杜预的才能,未必能想出如此的妙招来,现在得知是出自曹亮的手笔,也就没什么可惊讶的了,曹亮的手段,比这厉害的多了去了,偷袭西陵,不过是小儿科罢了。
姜维撤军回到了永安,痛定思痛,积极地备战,准备迎击魏军的来犯。
一直以来,姜维都是一个向前看的人,因为他清楚,这世上,可没有卖后悔药的,懊悔和遗憾那不过是懦夫的行为,人永远也不可能活在过去之中,患得患失,跌倒了不要紧,重要的是能爬起来,能重拾信心,将过往的一切都忘掉,从新开始,从零开始,这才是最重要的。
西陵之战结束了,不管结局如何,都没有必要再去纠结了,失去的终究是失去了,再也无法挽得回来,与其痛苦地活在悔恨之中,倒不如忘掉一切,重新开始。
而且就算你不想重新开始也不成,魏军随时都可能会向永安发起进攻,蜀魏之间的形势从此也将由攻转守,被迫进入到防御模式,现在姜维已经不可能再考虑进攻了,如何抵御地住魏军的攻势,避免蜀国步吴国的后尘,才是最为重要的。
自从曹丕篡汉立魏以来,三国鼎立的局面已经维持了四十余年,这四十年间,三国虽然是互有攻伐,但基本的疆域却没有多少改变,一直维持着当初立国时的模样。
无论是诸葛亮的六出祁山还是姜维的九伐中原,无论是淮南之战还是荆州之战,三国之间大大小小规模的战斗几乎从未停歇过,但三国之间的疆域却异乎寻常的稳定,最多也就是你家丢一个郡,我家夺一个县,如此拉锯而已,三国之间真正的边界,四十年来,几乎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变。
但曹亮的强势崛起彻底地改变了三国的版图,曹亮不仅在魏国内部消灭了权臣司马家,而且大举兴兵,一口气吞掉了吴国。
三国之间一直维持着一种极为微妙的平衡,如果将天下之势划为了十成话,魏国可以独占五成,吴蜀共占五成,再细分的话,吴可占三成,蜀可占两成。
也就是说,大体上来说,吴蜀如果联手的话,是可以和魏军打成平手的,这也是三国一直以来能维持平衡的一个关键所在,如果魏国太强,吴蜀联合起来都不是对手的话,那么吴蜀迟早会亡于魏国之手。
但这也仅仅只是一种对三方实力的大体划分,决定三国鼎立的因素还有许多,比如地利的因素,蜀国占据山川之险,吴国有长江天堑,这些因素对稳定三国的疆域也起着特殊的作用。
不过吴蜀的联盟也并非是那种铁杆的联盟,他们之间依然存在着怨隙和猜疑,甚至有互相利用的嫌疑,这样的情况下,是很难形成合力的,比如诸葛亮北伐关陇,要求吴国出兵淮南,形成对魏国的两面夹击之势,而吴国倒是出兵了,但基本上是一种观望的态度,反倒是希望魏蜀两家鹤蚌相争,自己好渔翁得利。
反之亦然。
总之,吴蜀两国形不成铁板一块的联盟,对魏国来说,是一件利好的事情,这样就给了魏军一个各个击破的机会。
曹亮就是抓住了这么一个机会,利用高人一筹的武器装备,一举突破了吴国的长江天险,攻克了建业,灭亡了吴国。
虽然说吴国还有地方的残余势力在不断地进行着抵抗,但就整体而已,三国鼎立的格局已经被完全的打破了。
吴国灭亡之后,蜀国连这么一个貌合神离的盟友都没有了,而且魏国吞吴之后,疆域和实力更是倍增,当初魏国就可以独占天下五成之势,如今再得吴国的三成之势,天下已经是十占其八,在实力上,形成了对蜀国的碾压之势。
如是放在以前,蜀国对魏国一直是攻多守少的,长年以来,蜀国一直处于一种积极进攻的状态,现在随着天下形势的改变,蜀军必须要对自己的战略决策进行调整了,不能再以进攻为主,甚至都没有力量再组织进攻了。
从此之后,蜀国将全面地转入到战略防御阶段之中来,为了避免吴国的悲剧发生在自己身上,蜀国上下必须要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认真地做好防御准备。
这种观念上的转变,是需要蜀国人好好地适应的,他们喊了几十年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口号,现在也该是放弃了,只有走务实的道路,坚定守土保国的信念,蜀国才有希望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