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以偏概全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作为一款定位为多用途战斗机的四代机,你把进气道给设计到机翼上方,这种设计绝对是非常少见,甚至就连这时候的杨辉也表示有些看不懂了。
要说在这次方案进行公司内部公开之前,杨辉也确实得到了一些来自陆总师的消息,就说过轻四方案在技术上大体是对当年没有批量生产服役的歼12战斗机的技术继承和优化,而当时的杨辉对此也并没有太过多的想法,至少上一位面陆总师在晚年设计轻四方案的时候,走的也是在歼12战斗机的基础上大规模优化的路线。
让杨辉万万没想到的是,陆总师这次拿出来的方案要真的说是在歼12基础上有继承的话,似乎也还算是有那么一点,比如轻四所采用下单翼设计方案。
而由于早年歼12的设计中,采用的是类似歼七一样的机头进气设计,那么这时候的问题就来了,轻四的进气道肯定是必须重新设计,基于这种考虑之下,再然后就有了现在众人所看到的方案。
此时的杨辉,那也是陷入了百思不得其解当中,但就现在的这洪都陆总师所给出的方案,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似乎在飞机的气动上都和典型的四代机有天壤之别,这虽然是完全杜绝了以后各种找爹党的口水大战,但这种设计真的可行吗?
趁着这时候的众人还没有提出问题,杨辉则小声地提前同陆总师进行着沟通,而得到的回应则是:“这个问题先不忙回答,我马上就会介绍到这次轻四方案的独特设计之处,现在对此感到疑惑的人肯定有很多,那大家就一起听吧。”
话说完,陆总师直接示意那边播放影像资料的助手先暂停下来,这才转而又站起来,亲自对这次的气动方案设计思路进行解说。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经聚集了过来,大家也都知道马上就要进入到正题了,没有谁愿意错过陆总师这样的宗师级总设计师的精彩讲解,这次的方案绝是陆总师这辈子飞机设计经验的集大成设计。
倒是陆总师却没有直接说这次为什么一定要采用翼上布置进气道的设计,反而先是同所有人一起清理着战斗机进气道的发展之路,而要说起发展之路的话,那就必须要从头开始。
“自从飞机进入到喷气式动力时代,进气道的设计始终贯穿着所有飞机的总体设计之中,这也是所有飞机设计师都必须要各方面权衡取舍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一次进气道设计的进步也必将引起飞机在气动上的巨大变化。”
这时候随着陆总师的讲解,大屏幕上面也伴随着陆总师所讲解的内容开始了变化,从最开始的机头固定不可调进气道和两侧固定不可调,这一时代的典型设计就是米格17、米格19、F-86等早期的第一批战斗机他们都是机头固定不可调进气,而共和国的强五,则就属于两侧固定不可调。
早期固定不可调设计的亚音速进气道并没有什么好说,之后的陆总师直接掠过它,到了可调进气道的辉煌时代,也就是米格21、幻影3、F-15这些机型分别所代表的机头三维可调、两侧三维可调、两侧二维可调等设计方案。
这时候,也终于算是说到了一些正题,陆总师则是借机引出了会议中的第一个问题:“大家都是搞飞机设计的总设计师,肯定自然是知道为什么苏联的战斗机在米格23之前一直采用机头进气方案不放手的原因,因为机头进气可以让飞机在做大幅度的机动时,依旧保证足够的进气需要,所以更加注重战斗机机动性能的苏联,他们长时间保留了这一设计。”
这时候看起来似乎还是没有说到正题,但这已经隐隐约约地触摸到了这次最重要的核心:进气道布局和飞机机动性之间的关系。
而显然,当年的苏联因为坚持机动至上而选择机头进气,北约国家则因为考虑到要腾出机头的巨大空间,也就选择了放弃部分机动性,从而安装他们认为更加关键的雷达电子设备。
所以这就有了六十年代的一个现象,美国的尖头战斗机在机动上总是比不上苏系的机头进气战斗机,这就是因为早期的两侧进气在机动性上并不怎好看,而这更多的则是因为早期美系战斗机的机翼采用上单翼的设计原因所造成。
但实际上也有些例外,比如美国的F-4鬼怪战斗机和法国的幻影3战斗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两款战斗机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是采用下单翼设计,而两侧的进气道则是安排从机翼上方通过,进气口则是稍微延长到了机翼前方。
没错,这就是北约国家在对早期两侧进气设计的飞机深入地做了观察之后才得出了新的气动设计,为了让战斗机拥有更好的机动性,首先要知道采用下单翼设计就是最优秀的战斗机机翼设计方案,它先天就要比中单翼和上单翼设计拥有更好的机动性。
采用下单翼的设计方案,将无可避免地要让两侧的进气道布置到机翼上方去,但要是直接将进气道布置到机翼上方又会发现一个新的问题:由于机翼前缘对气流的阻挡和分离,飞机只要稍微仰角大一些就会导致进气不足。
于是这没办法了,就只能是把进气口前移到机翼前方,以此来避开大仰角时下单翼对气流的阻挡,代价则是进气道要往前延伸一些,会有一些额外的重量。
然后基于这样的理论,就有了F-4和幻影3两款战斗机的的进气道布局,反正只要机翼不会挡了近气口的气流,那么飞机的大仰角机动能力又要好上很多。
至于说进气道上置在机翼上方会导致机动性下降,这确实会有,就比如A-4攻击机、K8教练机等等,因为这些飞机进气口所在的位置和主翼的前缘几乎是同一位置,飞机进行机动的时候有主翼挡了气流,而进气道的进气量不足自然导致发动机效率下降,这样的设计下机动能好就怪了。
所以,要是谁再说进气道上置在机翼上方的飞机机动性非常烂,那绝对是以偏概全。但话又说回来,人们之所以会以偏概全,那自然又是有很多的原因,不然又怎么可能真的无风而起浪?
那么,让这浪泛起来的风又从何来?这就又要说到战斗机气动历史上的另外一次大发现。(未完待续。)
作为一款定位为多用途战斗机的四代机,你把进气道给设计到机翼上方,这种设计绝对是非常少见,甚至就连这时候的杨辉也表示有些看不懂了。
要说在这次方案进行公司内部公开之前,杨辉也确实得到了一些来自陆总师的消息,就说过轻四方案在技术上大体是对当年没有批量生产服役的歼12战斗机的技术继承和优化,而当时的杨辉对此也并没有太过多的想法,至少上一位面陆总师在晚年设计轻四方案的时候,走的也是在歼12战斗机的基础上大规模优化的路线。
让杨辉万万没想到的是,陆总师这次拿出来的方案要真的说是在歼12基础上有继承的话,似乎也还算是有那么一点,比如轻四所采用下单翼设计方案。
而由于早年歼12的设计中,采用的是类似歼七一样的机头进气设计,那么这时候的问题就来了,轻四的进气道肯定是必须重新设计,基于这种考虑之下,再然后就有了现在众人所看到的方案。
此时的杨辉,那也是陷入了百思不得其解当中,但就现在的这洪都陆总师所给出的方案,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似乎在飞机的气动上都和典型的四代机有天壤之别,这虽然是完全杜绝了以后各种找爹党的口水大战,但这种设计真的可行吗?
趁着这时候的众人还没有提出问题,杨辉则小声地提前同陆总师进行着沟通,而得到的回应则是:“这个问题先不忙回答,我马上就会介绍到这次轻四方案的独特设计之处,现在对此感到疑惑的人肯定有很多,那大家就一起听吧。”
话说完,陆总师直接示意那边播放影像资料的助手先暂停下来,这才转而又站起来,亲自对这次的气动方案设计思路进行解说。
此时所有人的目光都已经聚集了过来,大家也都知道马上就要进入到正题了,没有谁愿意错过陆总师这样的宗师级总设计师的精彩讲解,这次的方案绝是陆总师这辈子飞机设计经验的集大成设计。
倒是陆总师却没有直接说这次为什么一定要采用翼上布置进气道的设计,反而先是同所有人一起清理着战斗机进气道的发展之路,而要说起发展之路的话,那就必须要从头开始。
“自从飞机进入到喷气式动力时代,进气道的设计始终贯穿着所有飞机的总体设计之中,这也是所有飞机设计师都必须要各方面权衡取舍的一项重要指标,而每一次进气道设计的进步也必将引起飞机在气动上的巨大变化。”
这时候随着陆总师的讲解,大屏幕上面也伴随着陆总师所讲解的内容开始了变化,从最开始的机头固定不可调进气道和两侧固定不可调,这一时代的典型设计就是米格17、米格19、F-86等早期的第一批战斗机他们都是机头固定不可调进气,而共和国的强五,则就属于两侧固定不可调。
早期固定不可调设计的亚音速进气道并没有什么好说,之后的陆总师直接掠过它,到了可调进气道的辉煌时代,也就是米格21、幻影3、F-15这些机型分别所代表的机头三维可调、两侧三维可调、两侧二维可调等设计方案。
这时候,也终于算是说到了一些正题,陆总师则是借机引出了会议中的第一个问题:“大家都是搞飞机设计的总设计师,肯定自然是知道为什么苏联的战斗机在米格23之前一直采用机头进气方案不放手的原因,因为机头进气可以让飞机在做大幅度的机动时,依旧保证足够的进气需要,所以更加注重战斗机机动性能的苏联,他们长时间保留了这一设计。”
这时候看起来似乎还是没有说到正题,但这已经隐隐约约地触摸到了这次最重要的核心:进气道布局和飞机机动性之间的关系。
而显然,当年的苏联因为坚持机动至上而选择机头进气,北约国家则因为考虑到要腾出机头的巨大空间,也就选择了放弃部分机动性,从而安装他们认为更加关键的雷达电子设备。
所以这就有了六十年代的一个现象,美国的尖头战斗机在机动上总是比不上苏系的机头进气战斗机,这就是因为早期的两侧进气在机动性上并不怎好看,而这更多的则是因为早期美系战斗机的机翼采用上单翼的设计原因所造成。
但实际上也有些例外,比如美国的F-4鬼怪战斗机和法国的幻影3战斗机,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两款战斗机有很多的共同之处,他们都是采用下单翼设计,而两侧的进气道则是安排从机翼上方通过,进气口则是稍微延长到了机翼前方。
没错,这就是北约国家在对早期两侧进气设计的飞机深入地做了观察之后才得出了新的气动设计,为了让战斗机拥有更好的机动性,首先要知道采用下单翼设计就是最优秀的战斗机机翼设计方案,它先天就要比中单翼和上单翼设计拥有更好的机动性。
采用下单翼的设计方案,将无可避免地要让两侧的进气道布置到机翼上方去,但要是直接将进气道布置到机翼上方又会发现一个新的问题:由于机翼前缘对气流的阻挡和分离,飞机只要稍微仰角大一些就会导致进气不足。
于是这没办法了,就只能是把进气口前移到机翼前方,以此来避开大仰角时下单翼对气流的阻挡,代价则是进气道要往前延伸一些,会有一些额外的重量。
然后基于这样的理论,就有了F-4和幻影3两款战斗机的的进气道布局,反正只要机翼不会挡了近气口的气流,那么飞机的大仰角机动能力又要好上很多。
至于说进气道上置在机翼上方会导致机动性下降,这确实会有,就比如A-4攻击机、K8教练机等等,因为这些飞机进气口所在的位置和主翼的前缘几乎是同一位置,飞机进行机动的时候有主翼挡了气流,而进气道的进气量不足自然导致发动机效率下降,这样的设计下机动能好就怪了。
所以,要是谁再说进气道上置在机翼上方的飞机机动性非常烂,那绝对是以偏概全。但话又说回来,人们之所以会以偏概全,那自然又是有很多的原因,不然又怎么可能真的无风而起浪?
那么,让这浪泛起来的风又从何来?这就又要说到战斗机气动历史上的另外一次大发现。(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