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勤政爱民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夜的命名术、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龙王殿、重生之都市仙尊、财运天降、花娇、好想住你隔壁
一秒记住【笔趣阁 www.bqg15.com】,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不多时负责巡查的士兵前来报告,刘豹及其二子阿迪拐、阿媚拐全部战死,去卑被张苞斩杀,长子诰升爰死于乱军之中,二子刘猛逃回祁县去了。
徐陵问道:“刘豹被灭,去卑授首,祁县暂时没有威胁,刘豹家属何在?”
那人答道:“据俘虏报告,早在渡河之时,刘豹之妻呼延氏逃入山中去了,被几百匈奴兵护送而走。”
“逃走了?”徐陵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吩咐道,“马上拍一千精兵,分成五队到金龙山搜查,务必要把这个呼延氏找出来。”
“是!”那名亲兵不明所以,但还是去执行命令。
刘封临行前交代过了,就算刘豹逃走,刘豹的妻子呼延氏也必须要杀掉,这是将来的一个祸患。
其实徐陵也搞不明白,一个妇人,难道就比刘豹的祸患更大?
******
延熙四年春,成都锦祠之外,汉帝刘禅在迎春祭天之后,突然当众宣布,要在立春日举行“春耕”,为大汉百姓祈求丰收,以示重农劝稼,祈盼丰年。
群臣正准备起驾回宫,忽然听到小黄门黄皓宣布这个消息,全都震住了,半晌沉默之后,才在蒋琬等人的带领下叩拜天子,山呼万岁。
本来每年祭土祭农,刘禅都是百般不从,基本都是由九卿各部独自完成,这次忽然重视政事,不论他意图如何,对群臣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激励。
大司农孟光更是喜极而涕,当下伏在台阶上泣不成声, 数年以来,他都是独自完成这项礼仪,这是自刘备之后,刘禅第一次真正施行春耕,何其不易?
“陛下终能幡悟,打理朝政,明晓重农劝稼之举,孝裕该高兴才是,何至于此?”秘书郎郤正慨然而叹,扶起孟光,朝中许多大臣的心思,又何尝不与孟光相同?
如今正值大汉复兴之际,外有刘封、诸葛亮、关羽等人开疆扩土,内有蒋琬之流主持朝政,一片朝气勃勃,但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刘禅不理朝政,终究让人心中不踏实。
作为一国之主,不能勤政爱民,这对所有的大臣无疑都像是罩在心头上的阴云一般,挥之不去,若非有诸葛亮和刘封在,恐怕早已人心涣散了。
“外有燕王收复中原,如今陛下又劝农重稼,内外相辅,汉室复兴,有望矣!”孟光收泪感慨,长长出了一口气,似乎心头也轻快了许多。
望着锦水半晌,才恢复精神,整理衣冠,正色道:“陛下亲耕,乃国之重事,吾还需做好万全准备,此事还需与蒋尚书仔细商议才行。”
郤正点头欣慰笑道:“先前先帝春耕于南丘,天下大治,此次不妨与祭农大典同时举行,以示隆重,该当昭告天下,激励民心才是。”
“吾正有此意,你我马上去找尚书商议大事,顺便将此事写信告知丞相与燕王诸位,也让他们高兴高兴。”
孟光连连点头,老脸上皱褶都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和郤正快步往内城而去。
刘禅宣布亲耕,并在朝堂上再次确认之后,朝中上下,无不鼓舞,经群臣商议,春耕的地方定在诸葛亮首次施行梯田制的梓潼。
经过数年发展,梓潼已经成为梯田和屯田制试行基地,土地肥沃、水利方便、良田万顷,还有从西域等地带来的粮食种子,都在梓潼试验种植。
群臣之中,当然以孟光最为振奋,罢朝之后,马上亲自带人前往梓潼,提前一个月开始筹备各种事项。
梓潼太守李福在孟光的授意下,挑选二十名德高望重,且经验丰富的老农进行礼仪培训,并同时备齐农具,在梓潼、成都和江州三地寻找白色耕牛五头。
为保证春耕的种子能够丰收,孟光亲自前往涪县挑选出一片水利灌溉方便之地,并寻找黄土用箩精心筛过,覆盖在肥沃的土地之上。
等一切筹备完毕,一月时间转眼即到,百姓听闻圣驾躬耕于梓潼,无不欢欣鼓舞,夹道相迎,从成都到梓潼,沿途之上,箪食壶浆以迎銮驾。
“不想蜀中民心如此,看来朕还是该多出来走动才是。”望着轿外欢呼涌动的人潮,刘禅也感慨不已,满面红光,隐约感觉到了君临天下的气势。
“陛下,这才不过益州偏狭之地,若是他日到了长安,乃至中原,那才是万里江山,气势雄浑呢!”黄皓眉开眼笑,虽然自己的肥脸上汗珠滚滚而落,但还是勤快地为刘禅闪着扇子。
初春的天气已经有些炎热,尤其到了中午,轿中更显闷热,刘禅揭起轿帘,望着沿途青山蜿蜒,春暖花开,鸟声婉转,冬日以来的烦闷尽去,对将来巡视长安等地更是遐想不已。
天子车驾阵势浩荡,向宠统帅的三千御林军旌旗飘展,威风凛凛地在前面开路,紧随车驾的则是刚刚伤愈复出的老将赵云,五百禁卫军交由赵云亲自统帅。
虽然须发尽白,箭伤初愈,但坐在高头大马上的赵云还是十分英武,深沉如水的双眸如同鹰隼一般,不时扫过两旁的山岭,任何可疑的迹象都逃不过他的双目。
在赵云身旁,还跟着一位白衣白甲的小将,这人面目俊朗,唇红齿白,虽然面色稚嫩,但神色却顾盼自若,目光不时从赵云身上扫过,露出羡慕钦佩之色。
“子龙叔叔,此番箭伤痊愈,你又要去中原了吧?”犹豫了好几次,少年终于打马上前,凑在赵云身边小心问话。
“哦,正是!”赵云微微回头,看到阳光下俊逸的年轻人,目光变得温和起来,似乎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笑道,“是啊,中原未复,战事未已,为完成先帝大业,某一日不敢停歇。”
“赵叔叔一生征战天下,百战百胜,乃我辈之楷模,今日有幸与将军为副,晚辈之幸也!”小将似乎没想到赵云会如此和蔼,不由面色激动,连连抱拳。
“都是过去之事,不提也罢,”赵云微微颔首,“汝力劝太子,令其遵从礼仪,端正国器,虽在朝堂,功莫大焉,当真后生可畏。”原来这少年正是中庶子霍戈,裨将军霍峻之子,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刘备驾崩,除为谒者、黄门侍郎,虽然年纪不大,但对朝中诸事十分熟悉。
不多时负责巡查的士兵前来报告,刘豹及其二子阿迪拐、阿媚拐全部战死,去卑被张苞斩杀,长子诰升爰死于乱军之中,二子刘猛逃回祁县去了。
徐陵问道:“刘豹被灭,去卑授首,祁县暂时没有威胁,刘豹家属何在?”
那人答道:“据俘虏报告,早在渡河之时,刘豹之妻呼延氏逃入山中去了,被几百匈奴兵护送而走。”
“逃走了?”徐陵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吩咐道,“马上拍一千精兵,分成五队到金龙山搜查,务必要把这个呼延氏找出来。”
“是!”那名亲兵不明所以,但还是去执行命令。
刘封临行前交代过了,就算刘豹逃走,刘豹的妻子呼延氏也必须要杀掉,这是将来的一个祸患。
其实徐陵也搞不明白,一个妇人,难道就比刘豹的祸患更大?
******
延熙四年春,成都锦祠之外,汉帝刘禅在迎春祭天之后,突然当众宣布,要在立春日举行“春耕”,为大汉百姓祈求丰收,以示重农劝稼,祈盼丰年。
群臣正准备起驾回宫,忽然听到小黄门黄皓宣布这个消息,全都震住了,半晌沉默之后,才在蒋琬等人的带领下叩拜天子,山呼万岁。
本来每年祭土祭农,刘禅都是百般不从,基本都是由九卿各部独自完成,这次忽然重视政事,不论他意图如何,对群臣来说,无疑是个极大的激励。
大司农孟光更是喜极而涕,当下伏在台阶上泣不成声, 数年以来,他都是独自完成这项礼仪,这是自刘备之后,刘禅第一次真正施行春耕,何其不易?
“陛下终能幡悟,打理朝政,明晓重农劝稼之举,孝裕该高兴才是,何至于此?”秘书郎郤正慨然而叹,扶起孟光,朝中许多大臣的心思,又何尝不与孟光相同?
如今正值大汉复兴之际,外有刘封、诸葛亮、关羽等人开疆扩土,内有蒋琬之流主持朝政,一片朝气勃勃,但每个人心里都明白,刘禅不理朝政,终究让人心中不踏实。
作为一国之主,不能勤政爱民,这对所有的大臣无疑都像是罩在心头上的阴云一般,挥之不去,若非有诸葛亮和刘封在,恐怕早已人心涣散了。
“外有燕王收复中原,如今陛下又劝农重稼,内外相辅,汉室复兴,有望矣!”孟光收泪感慨,长长出了一口气,似乎心头也轻快了许多。
望着锦水半晌,才恢复精神,整理衣冠,正色道:“陛下亲耕,乃国之重事,吾还需做好万全准备,此事还需与蒋尚书仔细商议才行。”
郤正点头欣慰笑道:“先前先帝春耕于南丘,天下大治,此次不妨与祭农大典同时举行,以示隆重,该当昭告天下,激励民心才是。”
“吾正有此意,你我马上去找尚书商议大事,顺便将此事写信告知丞相与燕王诸位,也让他们高兴高兴。”
孟光连连点头,老脸上皱褶都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和郤正快步往内城而去。
刘禅宣布亲耕,并在朝堂上再次确认之后,朝中上下,无不鼓舞,经群臣商议,春耕的地方定在诸葛亮首次施行梯田制的梓潼。
经过数年发展,梓潼已经成为梯田和屯田制试行基地,土地肥沃、水利方便、良田万顷,还有从西域等地带来的粮食种子,都在梓潼试验种植。
群臣之中,当然以孟光最为振奋,罢朝之后,马上亲自带人前往梓潼,提前一个月开始筹备各种事项。
梓潼太守李福在孟光的授意下,挑选二十名德高望重,且经验丰富的老农进行礼仪培训,并同时备齐农具,在梓潼、成都和江州三地寻找白色耕牛五头。
为保证春耕的种子能够丰收,孟光亲自前往涪县挑选出一片水利灌溉方便之地,并寻找黄土用箩精心筛过,覆盖在肥沃的土地之上。
等一切筹备完毕,一月时间转眼即到,百姓听闻圣驾躬耕于梓潼,无不欢欣鼓舞,夹道相迎,从成都到梓潼,沿途之上,箪食壶浆以迎銮驾。
“不想蜀中民心如此,看来朕还是该多出来走动才是。”望着轿外欢呼涌动的人潮,刘禅也感慨不已,满面红光,隐约感觉到了君临天下的气势。
“陛下,这才不过益州偏狭之地,若是他日到了长安,乃至中原,那才是万里江山,气势雄浑呢!”黄皓眉开眼笑,虽然自己的肥脸上汗珠滚滚而落,但还是勤快地为刘禅闪着扇子。
初春的天气已经有些炎热,尤其到了中午,轿中更显闷热,刘禅揭起轿帘,望着沿途青山蜿蜒,春暖花开,鸟声婉转,冬日以来的烦闷尽去,对将来巡视长安等地更是遐想不已。
天子车驾阵势浩荡,向宠统帅的三千御林军旌旗飘展,威风凛凛地在前面开路,紧随车驾的则是刚刚伤愈复出的老将赵云,五百禁卫军交由赵云亲自统帅。
虽然须发尽白,箭伤初愈,但坐在高头大马上的赵云还是十分英武,深沉如水的双眸如同鹰隼一般,不时扫过两旁的山岭,任何可疑的迹象都逃不过他的双目。
在赵云身旁,还跟着一位白衣白甲的小将,这人面目俊朗,唇红齿白,虽然面色稚嫩,但神色却顾盼自若,目光不时从赵云身上扫过,露出羡慕钦佩之色。
“子龙叔叔,此番箭伤痊愈,你又要去中原了吧?”犹豫了好几次,少年终于打马上前,凑在赵云身边小心问话。
“哦,正是!”赵云微微回头,看到阳光下俊逸的年轻人,目光变得温和起来,似乎从他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笑道,“是啊,中原未复,战事未已,为完成先帝大业,某一日不敢停歇。”
“赵叔叔一生征战天下,百战百胜,乃我辈之楷模,今日有幸与将军为副,晚辈之幸也!”小将似乎没想到赵云会如此和蔼,不由面色激动,连连抱拳。
“都是过去之事,不提也罢,”赵云微微颔首,“汝力劝太子,令其遵从礼仪,端正国器,虽在朝堂,功莫大焉,当真后生可畏。”原来这少年正是中庶子霍戈,裨将军霍峻之子,先主末年为太子舍人,后刘备驾崩,除为谒者、黄门侍郎,虽然年纪不大,但对朝中诸事十分熟悉。